新垫出来的地都种上大豆,苗义带着四个利继续垒石头、挖水渠。
付宁则是天天在那个半山腰上就水脱坯,一边儿晾着土坯砖,一边儿挖地基。
他是见识过三爷爷盖房的,照着葫芦画瓢,先盖出两间房子来,一间给自己住,一间给两个老太监住。
至于苗义他们,等自己腾出手来吧。
那些汉子们走了,他们干活儿的速度就慢了,但是粮食吃得也少了。
原来五十多人,就按一人一天半斤粮食算,一个月也得一千斤粮食。
现在这些人消耗的粮食也就是原来的一半儿,再加上满山的野菜都出来了,菜饼子、菜团子、菜疙瘩、菜糊涂……
付宁手上的粮食能支撑大半年了。
留下的人里有五、六个大爷,手上也都带着点儿手艺。
付宁的房子能帮忙架梁、铺瓦,还能搬了大石头来,天天用凿子敲打,在河边上架起磨盘来。
一点一点的,山谷里就有了村子的雏形了。
等到了六月中旬,付宁的房子刚把房架子立住了,连安一封电报就发过来了。
又是南京急召。
今年不是旱情缓解了吗?
又找我干嘛呢?
付宁只好把活儿放下,急急忙忙的跑到了南京。
农矿部,不,现在又改名儿了,叫实业部。
从农林部到农矿部,再到实业部,不到三年的工夫,这机构都换了三个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