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上海滩各个租界的灯火依旧璀璨,但战争的阴云已笼罩全城。
张治中站在窗前,望着黄浦江上的点点星光,喃喃自语:“这一战,我们不能再输了!”
华夏空军,在南京政府的命令下,也首次亮剑。
尽管此时的华夏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航空工业几乎一片空白,但为数不多的华夏空军将士仍毅然响应命令,驾驶着从国外购买的战机奔赴上海战场。
名义上,华夏空军拥有500余架飞机,但真正具备作战能力的不足百架,每一架战机都是宝贵的财富,损失一架便少一架。
总攻前夕,南京统帅部决定以空军先发制人,打击日军在上海的关键据点。
这支由美国退役飞行员陈纳德,后成为“飞虎队”指挥官,协助训练和指挥的空军部队,肩负着前期轰炸的重任。
他们驾驶着老旧的战机,向日军盘踞的虹口,杨树浦一带发起猛烈轰炸。
公大纱厂,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这里曾是日军的临时司令部。如今,这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坚固厂房不仅储存了大量军需物资,更被改造成日军的重要防御工事。
随着炸弹倾泻而下,纱厂燃起熊熊大火。
汇山码头,这座连接上海与天津,福州,台湾等口岸的重要货运枢纽,后方建有10座总容量达4万吨的巨型仓库。
日军将其改造为军火库,囤积了大量弹药和补给。
轰炸中,多枚炸弹直接命中仓库,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而起,码头陷入一片火海。
日本海军司令部,位于虹口区靶子路与黄渡路交叉口的这座五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形似"乌龟壳",防御工事极为坚固。
1924年建成,1929年扩建后更成为日军在沪的核心指挥中枢。
尽管炸弹未能直接给其造成什么损毁,但剧烈的爆炸仍造成日军通讯一度中断。
当市民们仰望天空,看见华夏自己的战机呼啸而过,投下的炸弹在日军据点炸开时,整座城市瞬间沸腾。
人群从街道,弄堂涌出,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