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将领满脸悲愤:“李中堂,我们炮弹不足,质量也不行,好些炮弹打不响,这还怎么打?”
李鸿章眉头紧锁,一拳砸在桌上:“都是那些贪腐的蛀虫!北洋水师的军费都被他们克扣,才致如此。我们一定要重整旗鼓,加强防御。”
但局势愈发严峻,随着战争的推进,清军在陆地上也节节败退。日军攻占旅顺、大连,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李鸿章无奈之下,只得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
在马关的谈判桌上,伊藤博文满脸傲慢,抛出条件:“清政府需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两万万两!”
李鸿章大惊,猛地站起身:“伊藤首相,这条件太过苛刻!辽东乃我大清龙兴之地,台湾更是不可分割,如此割地赔款,我如何向国人交代?”
伊藤博文冷笑一声:“若不答应,战争可不会停止,你们的京城也将危在旦夕。”
李鸿章据理力争,试图减少损失,但最终还是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群情激愤。人们纷纷指责李鸿章是卖国贼,要求将他千刀万剐。李鸿章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黯然回国。
此后的李鸿章,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与自责之中。他的头发迅速变白,身体也每况愈下。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沦陷。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留下李鸿章收拾残局。此时的李鸿章,已是风烛残年,但他还是拖着病体,再次与列强展开艰难的谈判。
谈判桌上,各国代表趾高气昂,提出巨额赔款和诸多无理要求。李鸿章喘着粗气,强撑着精神:“诸位,大清如今已元气大伤,如此巨额赔款,实在难以承受。能否减少些?”
列强代表却丝毫不肯让步,威胁道:“若不答应,后果自负!”
李鸿章心力交瘁,却仍在苦苦周旋,但最终还是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屈辱的烙印。
回到北京后,李鸿章一病不起。他躺在病榻上,望着窗外灰暗的天空,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抱负,想起了为洋务运动付出的心血,想起了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光绪二十七年,李鸿章在悲愤中离世。他的一生,都在为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而努力,但最终却无力回天。
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既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远见,又不得不受制于腐朽的制度和昏庸的朝廷;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但他也曾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喜欢世界名人史请大家收藏:()世界名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