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的长安城,仍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黑暗如墨,笼罩着大街小巷,唯有立政殿的琉璃瓦,已悄然映着晨光泛起青辉。那青辉在晨曦的轻抚下,宛如一层神秘的薄纱,给这座宫殿增添了几分庄严与神圣。
长乐公主提着裙裾,脚步匆匆地穿过回廊。回廊曲折蜿蜒,仿佛一条沉睡的巨龙。她的神色略显焦急,袖中紧紧揣着程咬金连夜送来的密信。这密信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的心头,让她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母后,寻求指引。
殿前当值的女官见长乐公主到来,刚要开口通报,却见皇后身边的老嬷嬷悄然掀帘,微微点头,示意公主径入内室。长乐轻轻颔首,脚步轻盈地走进内室。
内室之中,长孙无垢端坐在镜前。她身姿优雅,宛如一幅宁静的画卷。素手轻绾发髻,动作轻柔而熟练。此时,九翟冠尚未佩戴,头上只斜插着一支素银簪子。那簪子质朴无华,却在她乌黑的秀发间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更衬出她的温婉气质。
镜中映出她温润的眉眼,宛如一湾清澈的湖水,平静而深邃。与案头摊开的《女则》书页一般沉静,仿佛岁月的波澜都无法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
“乐儿来得这般早,可是为着昨日西市那十锅粟米粥?”皇后的声音清浅柔和,如同春风拂过耳畔。手中的木梳轻轻滑过女儿的发丝,精准地挑起鬓角的一缕乱发,动作中充满了母爱。
长乐心头微微一颤,她原本紧张的心情更加忐忑。刚要开口辩解,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母后的妆奁上。只见妆奁底层压着半张泛黄笺纸,她的眼神瞬间凝固。那正是王元宝私改税则的罪证抄本!仔细看去,那字迹与程咬金所得密信如出一辙。这意外的发现,让长乐心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她意识到,这件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上月你父皇赏的西域蜜瓜,可还合口?”长孙皇后一边说着,一边不急不缓地分茶。鎏金执壶在晨光中流转着温润的光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动作优雅娴熟,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高贵的气质。
她指尖轻点茶案,恰落在《贞观政要》“劝谏篇”的字句上。那书页在晨光的映照下,字迹清晰可见。“魏公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最是紧要。”皇后的声音平和而沉稳,仿佛在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
长乐顺着母后的视线望去,只见案角镇纸下压着陇右道奏报。朱批“陌刀失窃”四字墨迹未干,在白色的纸张上显得格外醒目。这四个字如同重锤一般,敲在长乐的心上。她心中暗暗思忖,这陇右道的陌刀失窃,与近日发生的事情究竟有何关联?
殿外忽有清风穿堂而过,那清风如同一位调皮的精灵,轻轻卷起皇后的素纱披帛,露出袖口暗绣的并蒂莲。那并蒂莲针法细腻,栩栩如生,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绣者的心血。长乐惊讶地发现,那针脚竟与程府庖厨陌刀柄缠布上的纹样分毫不差。这一惊人的相似,让长乐更加确信,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之间,一定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儿臣近日读《汉书》,见孝文皇后辅政之德......”长乐试探着开口,试图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同时也想向母后透露自己的一些想法。然而,她的话还未说完,就被皇后含笑打断。
“前朝旧事,怎及得眼前民生?昨日西市流民领粥时,可有人诵《齐民要术》?”皇后的目光温柔而坚定,她的话语中蕴含着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在她看来,历史固然重要,但眼前百姓的生活才是最为关键的。
朝阳初升,金色的阳光洒在后苑的每一个角落,给整个后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盛装。皇后携长乐步入后苑,她们的身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