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先发制人,乘坐木筏先渡过渭河,在南边近岸处,给予叛军迎头痛击,
此战只以弓箭伤敌,不与敌肉搏,
一旦敌军反应过来,集中弓箭手与我军对射之际,
我军就应当果断后撤,以避免伤亡,
待到敌人及近,再以箭雨覆盖,再果断后撤,如此集中攻击数波,可大量杀伤敌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晓明又将手中小棍指向岸边,向众人说道:“第二道防线,是在岸边设土墙、壁垒以拒敌,
咱们提前将北岸东西两端,挖上数十道壕沟,引渭河之水进来,
使两端数里之地皆泥泞不堪,只留中间一块可登陆的河岸净土,
试想这个季节,敌兵谁想弄得一身泥泞?
其必然是从中间蜂拥而至,我军正好集中弓箭手大量杀伤敌人,
待到敌军大量登陆,我军要与之肉搏之际,再果断放弃岸边防线,全军退却。
第三道防线,是在后方的黄土台塬之上,
全军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后撤至北面的黄土台塬之上,一部分撤至黄土峡谷之内埋伏。
敌军若要继续前进,
要么翻越黄土台塬,此举难度不下于攻城,我军居高临下,必能重创敌军。
敌军若进入黄土峡谷,则其优势兵力无法在峡谷内展开,
我军伏兵四起,以弓箭为主,也能重创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