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回09:不贷款你们真以为我没钱? > 第144章 古建新生:科技赋能与匠心传承(第2页)

第144章 古建新生:科技赋能与匠心传承(第2页)

王安微笑:“数字孪生技术让我们能提前模拟不同修复方案的效果与风险。”

计算机前,年轻工程师飞速敲击键盘:“根据结构应力分析,东侧廊柱需优先加固,西南角木雕构件风化严重需重制。”

“重制?哪有那么简单!”刘师傅敲了敲桌子,“这种榫卯结构,现在已经找不到会做的人了。”

会议室内气氛一时凝滞。

“不如让老师傅们带徒弟?”沈佳目光流转,“既解决当下难题,又传承古老技艺。”

王安眼前一亮:“成立'匠心学徒计划',资助年轻人学习传统工艺,在修复中实践。”

次日清晨,三元堂前搭起了工棚,一队年轻人正跪坐在木匠刘师傅面前,聚精会神地聆听老人讲解榫卯结构。

“这叫燕尾榫,抗拉力一绝,千年不松动。”刘师傅手把手教导,眼中闪烁着传承的光芒。

与此同时,技术团队正在尝试创新——用3D打印技术复制部分不影响主体结构的装饰构件,大大提高修复效率。

“传统与创新并不矛盾。”王安在工地日志中写道,“科技是工具,匠心是灵魂。”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尚未加固的屋顶局部坍塌;特殊材料价格飙升,修复资金缺口扩大;部分年轻学徒耐不住寂寞,半途而废。

“预算超出三成,进度延后一个月。”张鸣愁眉不展,“要不要简化方案?”

王安站在雨后的废墟旁,眼神坚定:“不能走捷径,宁可慢些,也要做好。每一处修复,都是对历史的尊重。”

沈佳递上一杯热茶:“我有个想法,可以开放部分修复过程,让公众参观,既增加收入,又扩大影响。”

“妙啊!”王安拍了拍额头,“把修复过程本身变成文化体验!”

次日,“古建新生计划”公众开放日启动,预约名额一小时内抢空。游客们惊叹于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

三个月后,三元堂修复完工,焕发新生。檐角如新,雕花重现精致,昔日的荣光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我们没有创造历史,只是唤醒它。”王安站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感慨万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