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四人在御林军的护送下抵达长安。皇城正殿上,宁晨端坐龙椅,打量着殿下的四位年轻人。
宁晨和颜悦色道,"寡人听说你们四人皆是难得之才,今日特设殿试,想亲眼见识见识。"
张良上前一步:"请四位才子听题。第一题:若你为一郡太守,遇大旱之年,当如何应对?"
崔浩率先作答:"臣当先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其次减免赋税,与民休息;再兴修水利,以防来年..."
张居正补充道:"臣还会组织富户捐粮,以工代赈,修建道路桥梁..."
王安石则提出:"臣会请求朝廷准许以盐引换粮,同时严惩囤积居奇者..."
王导的回答最为特别:"臣会联络邻近郡县,互通有无。若仍不足,可向商人借贷,以未来税收为抵..."
宁晨暗自点头,这四人果然名不虚传。他示意萧何继续出题。
殿试持续了整整一日。日落时分,宁晨终于宣布结果:
"王安石为状元,授江州太守;张居正为榜眼,授岳州太守;崔浩为探花,授燕城太守。王导虽位列第四,但见解独到,特授南云郡守。"
萧何有些担忧地上前:"大王,四人皆年轻,一上来就任太守,是否..."
宁晨笑道:"萧大人放心,寡人的眼光不会错。给他们半年时间,必见成效。"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手捧两份军报快步走入:"报!前线紧急军情!"
宁晨接过军报,先拆开第一封。他快速浏览后,脸上露出欣慰之色:"韩信来信说,杨业将军威猛异常。在我军与秦军大战时,他率领杨家将成功抵挡住了关羽、赵云的偷袭,使秦军大败。"
张良接过信件细看,补充道:"信中还说,南郑城防依旧稳固。嬴政手下的管仲确实是个大才,单凭一己之力就保证了秦军的粮草军械供应充足。"
萧何皱眉道:"荀彧那边粮草供应不及,还要分兵与朱元璋合攻赵匡胤...这..."
宁晨继续读道:"司马懿建议,我们应当利用咸阳和其他州郡县,包括函谷关在内,全军休养生息。待大幽战局结束,再一举消灭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