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的这番操作可以说确实让人摸不到头脑。如果恼其不敬,可以回一封措辞严厉的国书,对其进行处罚,包括体罚,或是扣押,或者直接杀掉。如果不在意,那就按照国家之间的交流正常进行。朝贡大隋的国家这么多,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可如现在这般,不知道杨广处理的手段是轻是重。
得知这么短的时间倭国使团就被驱逐是因为倭国国书冲撞了皇帝,净念禅院的高僧也很懵,他们又没看过国书。
皇帝嘴上说是要把这些人赶回倭国,可谁知半路会不会对他们不利。如果这些人没寄居在净念禅院,那这件事就和净念禅院无关,当然可以置之不理,净念禅院一贯这么低调,没有慈航静斋的召唤,绝不多管闲事。
眼下的情况有些让净念禅院为难,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净念禅院也跟着丢人。
净念禅院方面斟酌了一下措辞,和裴世清商量,能不能让倭国的僧人留在净念禅院,只遣返使团的其他人。
裴世清皱眉,觉得净念禅院有些拎不清。
杨广没有给裴世清下一个要害倭人的命令,驱逐的命令下的也极为随意,裴世清也没把这件事当作一件多么严肃的事,但却不敢这么给杨广复命。
杨广在裴世清眼里不算是一个好的君王,独断专行,尤其是继位后世家大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杨广也不是个暴君,他体恤百姓,对百姓的重视程度很少见,个人生活也简朴,作风务实,不浮夸,不像是个不好说话的人。
但族兄裴矩却很郑重告诫过裴家的人,对皇帝的命令必须不打折扣的执行,不允许讨价还价,任何困难都必须自己克服。
裴世清也是裴家最优秀的子弟,但裴矩却是最优秀当中最优秀的,裴家上下,无论老少都服气。
裴世清不知裴矩的话从何而来,却没有怀疑其真实性。
佛教兴盛,裴世清也由衷的尊敬佛教,虽不敢忤逆杨广之意,却也不愿太得罪净念禅院。
裴世清对出面的了心长老道:“今日不是本官自己的事,本官是带着圣命而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长老有什么话,可以对陛下陈述,却不是本官,还请长老不要为难本官。”
裴世清给净念禅院指出一条明路,那就是人自己一定要带走,你想救人就直接找皇帝吧。
裴世清指挥大军就进入了禅院,同时告诫了心:“陛下没有想要加害任何人,希望长老告诫倭国人不要试图反抗。如果敢对抗大军,那是取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