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被国家公派去日本的留学生,完全没学过日语,连“こんにちは”都得现学现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还专门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和长春东北师范大学设立了“出国留学研究生日语培训部”。
这些被选中的准留学生们,到了培训部就要从五十音图开始背起,嘴里念叨着“あ、い、う、え、お”,天天泡在课本和磁带里,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恶补日语,学得昏天黑地。
在大连苦学半年,强化日语训练结束后,考验还没完。
这些“日本预备留学生”还得硬着头皮去参加日本政府文部省组织的一场专门考试。
这考试的题目刁钻,难度不低,考的是日语水平和综合能力。
过不了这关?对不起,之前的努力全白费,只能打包回家,继续国内的学业。
能顺利通过专门考试的,才能真正拿到赴日留学的入场券,拎着行李飞往日本,开始全新的生活。
就算过了这“九九八十一难”,被公派去日本取经的北大“唐僧”们,能去的学校通常也就是神户大学、北陆大学这种级别。
至于一桥大学,几乎是不可能拿到到公派机会的。
北大的经管系才刚成立一年,课程受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很大,相应的,经济学科的国际化程度就比较低,像计量经济学、金融学这些西方现代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北大还没有普及,跟国际学术圈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种状况一直拖了十多年,直到林毅夫、易纲这些喝过洋墨水的海归学者陆续回国,才开始大刀阔斧地推动北大的现代经济学教育。
反观1986年的一桥大学,已经是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商科名校了,课程、师资、研究水平,早就跟国际最前沿的商科教育接轨,从国际声誉来看,远高于这个年代的北大经管系,它们暂时还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
八零年代的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日经指数跟疯了似的,一路狂飙到三万八千点,东京股市牛气冲天,市值甚至一度超过了纽约。
东京银座的街头,西装革履的上班族个个出手阔绰,还有人拿着一万元的钞票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