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小刘老师激动地说:“这可是开放的春风啊,咱们也要国际化了!要是能去国外看看,学点新东西,那得多长见识啊。”
“小刘啊,你先别激动。”老王劝道,“这事儿是经管系的,跟咱们可没啥关系。人家是搞经济的,跟一桥大学商学院那边对口。咱们这些教中文、历史、物理的,能掺和啥?别做梦了,老老实实备课吧。”
“话不能这么说,这是好兆头,说不定以后各个系都有机会。”
“你们说,咱们系有没有可能也……”物理系的王教授话说了一半,又摇摇头,“算了,咱们专业不对口,听说一桥大学没有开设理工科,咱物理系八成是没戏了。”
这消息像一阵风,刮遍了整栋办公楼,连楼下看门的老大爷都知道了。楼道里的议论声此起彼伏,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脸上或羡慕、或感慨、或憧憬。
当天中午,厉以宁去校领导办公室里汇报工作:“王书记,您好,这是咱们跟日本一桥大学合作项目的材料,我整理了一下,您抽空看看……这里头包括了学生访学的具体计划、审核要求,还有双方学校的意向书。您觉得怎么样?”
王书记接过材料,戴上眼镜,眯着眼睛仔细看起来。办公室里安静得只剩下翻纸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问:“嗯,不错,厉主任,这项目做得挺扎实。跟一桥大学合作,这可是件大事,符合我们开放的方针。”
说着,他顿了顿,皱起眉头:“不过,这个要求不低啊,材料里说了,得有日语能力测试成绩,还得有托福成绩。咱们学生里,学英语的倒是不少,可学日语的凤毛麟角。托福考试那报名费也不便宜,普通学生哪舍得花这钱?你说,咱们的学生能达到这要求吗?”
厉以宁点点头:“日语确实是个难题,咱们学校外语系虽然开了日语课,但选修的学生不多,基础好的就更少了。托福考试的费用也确实是个负担。不过,学生们对这事儿热情都很高,我跟几个本科生聊了聊,他们听说能去日本,都表示自己愿意从头开始学日语。要不,咱们先做些准备工作?比如摸摸底,看看哪些学生有潜力,再针对性地帮他们补一补?”
王书记轻轻敲了敲桌子,语气果断:“准备工作当然要做!这事儿不能拖,机会难得,咱们得抓紧时间把前期工作做好,想办法帮学生一把。厉主任,我看这样,明天我就召集相关领导开个会,把这事儿好好讨论讨论,争取这个礼拜就把批复定下来。
我看可以先在经管系里摸个底,统计一下有多少学生有日语基础,英语水平怎么样。没有基础的,日语速成班得赶紧开起来,请外语系的老师加加班,集中培训一下。托福的话,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学,再请外语系的同志给辅导辅导。厉主任,这事儿你可得盯着点。”
厉以宁一听,脸上露出笑容,连连点头:“太好了,学生们都等着呢,麻烦王书记费心了,我回头就去系里布置摸底工作。日语和托福的培训,我这就去跟外语系协调。”
王书记一脸认真地说:“应该的,这是我的份内事。不过,厉主任,你们经管系也得把好关。选出去的学生,不光要学习优秀,政治上也得绝对可靠。出国访学不是小事,代表的是咱们北大的形象,代表的是国家的脸面。万一出了纰漏,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厉以宁立刻正色,语气郑重:“王书记,您放心!这点我们一定严格把关。选人的时候,我们会仔细审核每个学生的成绩、表现,还有思想情况。绝对不会让不合格的学生混出去,坏了学校的名声。”
王书记满意地点点头,端起茶缸抿了一口,语气缓和下来:“行,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你先回去准备吧,这边我尽快推动。”
厉以宁笑着站起身,收好材料:“那就多谢王书记了!我这就回去安排,争取早点把学生名单报上来。”
“去吧去吧,你先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