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明明已经拿到了“倒签证”,却在使领馆这一关被卡住,那种从希望到绝望的心情,真是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就在这时,裴瑜听到身后又传来一阵响亮的说话声,带着点居高临下的味道。
裴瑜回头一看,是个瘦高个的男生,二十多岁,穿着件半旧的卡其色夹克,胸前别着个校徽,是清华的学生。
他正眉飞色舞地跟旁边的女生说话。
那女生穿着件淡蓝色连衣裙,柔顺的长发披散在身后,手里拿着一本《日语900句》,看上去有点不耐烦。
男生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优越感,毫不顾忌周围的人,侃侃而谈:“……你知道我在缅因州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就是环境决定人!国内这些大学,啧,什么水平?就那几所还算凑合,别的全是混日子,混张文凭罢了。
你看看咱们清华的图书馆,那几本破外文书翻来覆去都快烂了,哪比得上美利坚的大学?那边的图书馆,书多得你数不过来,教授讲的全是最前沿的知识!不像这儿,有些老师上课还只能念报纸呢。”
他顿了顿,得意地推了推眼镜,“等你去了日本,旁听几节课你就明白了。国外的教授,那水平,啧啧,跟国内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女生没有看他,只是随口应了一句:“是吗?那可得见识见识。”她声音软软的,带着点南方口音,像是苏杭人。
男生一听,更来劲了:“可不是嘛!我在那儿还看到了计算机,简直开眼界!国内现在还在用那些老掉牙的机器,算个程序得等半天。美利坚的实验室,那设备,嘁,先进得你都不敢信!还有,他们的校园生活也丰富,社团、舞会、讲座,啥都有。哪像咱们这儿,除了上课就是自习,闷得慌。”
裴瑜站在前面,皱了皱眉。她低头翻了翻手里的材料,试图专心检查,可男生的声音还是断断续续传过来:“……你别看现在排队麻烦,为了出国,吃这点苦非常值得。国内这环境,学不出真本事。像我,去了国外才知道啥叫眼界……”
女生轻声笑了一下,说:“那……国内也有好的地方吧?比如燕京的胡同,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男生一摆手,嗤笑一声:“胡同?那玩意儿也就是看着新鲜,住久了你试试?又挤又乱,还没自来水。在美利坚,家家户户都有热水器,生活多方便。你去了就知道,国内这日子,忒落后了!”
队伍还在慢慢往前挪,男生的声音依然没停:“……我跟你说,美利坚那边的机会多得是,只要你肯学,肯干,找份好工作根本不是事儿。不像国内,啥都得靠关系,烦死人了。”
女生嗯嗯啊啊地应着,裴瑜却已经懒得再听,忍不住插了句嘴:“人性都是相通的,外国人也会找关系。”
听到了这声吐槽,那男人打住了话头。
回头看了裴瑜一眼,眼前的女孩气质出众,他露出了明显的惊艳神情,主动搭话道:“这位同学,你是哪个学校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