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亮进那可不是只有一点学问了,听说他的最新论文发表在了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以他现在的成绩,到了你的年龄,指不定要做出什么成就来呢。”
眼看着松本诚翔教授气得脸都红了,旁观的一些教授们赶紧上前安抚他:
“消消气,消消气。确实,现在的年轻人太急功近利了。但是会议还在进行,我们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一群人拉着他在茶歇处坐下,纷纷开始低声劝说,没必要跟欧美的学者起冲突。
松本诚翔坐在靠近门口的椅子处,忿忿不平地说:“一个北大的学生就把记者们给迷住了,南亮进找的这个女人才刚刚成年,能有多少知识储备?这么年轻就能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我怀疑南亮进就是想利用这个噱头来吸引眼球,你们说是不是?”
其他教授们心想,IMO金牌可不止是噱头,没有点真材实料还真不可能拿下。
不过明面上,教授们重复的劝道:“有问题我们回校后再讨论,不要给会议主办方添麻烦。”
至于回校后怎么样,这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了。
松本诚翔哼哼两声,痛心疾首的道:“我就是怕南亮进坏了日本的形象,你们看这样的年轻人,连最基本的尊敬前辈都不懂,让人家欧美人看了,要说我们不文明了。就说他的学术,华国有什么好研究的,日本国内的经济他都没搞懂吧?”
正说着,就见一名外国记者匆匆来到教授团体前,问道:“请问裴瑜女士是在这里吗?”
“正在里面接受采访。”有人懵懂的指了一下。
来人道了谢,撒开腿就追了进去。
外国记者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却扰得松本诚翔心神不宁,招呼了一声:“走,去看看。”
不止是松本诚翔,好几个人都跟了上去。
剩下的人,有的不热衷于八卦,只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感兴趣,有的在和大佬聊天,一时半会走不开;有的人虽然好奇,但也有着自己的小团体,不方便独自过去,需要先和熟人商量一下。
会议的主厅内。
南亮进教授面对记者们的镜头,笑容满面地说:“各位记者朋友,今天松本教授的理论确实存在一些逻辑上的缺陷。作为学者,我们有义务追求真理……学术研究不应该因为年龄或资历而妥协。真理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