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 第416章 玉帝张兴东感悟孩子的教育应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结合(第2页)

第416章 玉帝张兴东感悟孩子的教育应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结合(第2页)

“姑娘就不怕孩子们分心,耽误了科举?”他忍不住问道。

“科举要考,本事更要学。”王晓晓领着他走到教室,墙上贴着孩子们的功课表,既有“四书五经”“八股文写作”,也有“田间实践”“器物制作”“强身健体”,“就像这稻谷,既要扎根土壤吸收养分,也要经受风雨才能灌浆。若只埋在土里不见天日,或是光晒太阳不扎根,都长不好。”

张兴东望着那张功课表,指尖在“实践”二字上轻轻摩挲。他忽然想起太上老君的“速成班”——仙童们每日背诵典籍、默写天规,如同只在纸上画稻谷,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稻田。

“先生请看这个。”王晓晓从抽屉里取出一叠试卷,上面是县里的统考成绩,她的学生们名次都在前列,“家父曾是太医,他说治病既要懂医理,也要会把脉,缺一不可。读书也是如此,既要会考试,也要会做事,这才是真学问。”

正说着,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捧着个木盒子跑进来:“王先生,我按您教的杠杆原理,做了个打水的架子!”盒子里是个用竹片和绳子做的简易抽水机,虽简陋,却能看出孩童的巧思。

王晓晓接过木盒,眼睛亮了起来:“小虎真厉害!这便是《格物致知》里说的‘知行合一’,下午我们就去河边试试它好不好?”

男孩欢呼着跑了出去。张兴东看着那木盒,忽然想起天庭的水利仙官——那位仙官笔试时对《天河水利志》了如指掌,可去年黄河决堤时,却连最基本的堵缺口之法都想不出来,最后还是请凡间的老河工才解决了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生也是教书先生吗?”王晓晓见他若有所思,好奇地问道。

“算是吧,只是教的学生有些特殊。”张兴东笑了笑,“他们读的书比谁都多,可做起事来,却常常束手无策。”

“那或许是先生教得太‘满’了。”王晓晓沏了杯茶递给她,“家父说,脑子就像田地,既要种庄稼,也要留几分空地休耕,不然土地会板结的。孩子们学知识是‘耕’,去田里干活、练拳脚、做手工,就是‘休’,一耕一休,才能长出好庄稼。”

张兴东接过茶杯,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竟让他想起了瑶池里万年不谢的仙茶。可此刻这杯凡茶,却比仙茶多了几分人间的真味。他看着窗外雨中的菜园,孩子们正戴着斗笠在除草,脸上沾着泥点,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姑娘可知,你这育人之法,或许能解三界大惑?”他忽然站起身,周身泛起淡淡的金光,青布长衫化作龙袍,冕旒在头顶缓缓浮现,“朕乃玉皇大帝张兴东,多谢姑娘点化。”

王晓晓惊得手里的茶杯差点落地,连忙起身行礼:“民女不知陛下驾临,死罪死罪。”

“起来吧。”张兴东抬手虚扶,“你这‘知行合一’的育才之道,比天庭的典籍更有智慧。”他望向云端,那里已有太白金星等候的身影,“朕要回天庭了,若姑娘不嫌弃,可愿随朕前往,助天庭改良育才之法?”

王晓晓愣住了,随即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可以吗?我还想看看天上的孩子,是不是也喜欢在田里干活呢!”

张兴东朗声大笑:“不仅可以种田,还能教他们辨星象、识云气、调风雨,把书本里的知识,都用到三界百姓身上去!”

金光闪过,张兴东携着王晓晓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天庭。杏花镇的百姓只看到知行书院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云,祥云里飘下无数花瓣,落在孩子们的课本上,那些枯燥的文字竟化作了生动的图画——“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插画里,稻穗会随着风轻轻摇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旁,真的有瀑布在纸上流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