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 第425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曲苑杂谈是中华艺术的瑰宝(第2页)

第425章 玉皇大帝张兴东感悟曲苑杂谈是中华艺术的瑰宝(第2页)

“略懂些音律,只是听的多是雅乐。”张兴东剥着瓜子,“我们那里的乐舞,规矩多,讲究多,就是……少了点人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可得听听我们这些‘杂谈’。”王晓晓眼睛亮了起来,“我爷爷说,这些玩意儿最接地气,能把天上的道理说到地上,把书上的故事讲到人心里。就像那皮影戏,几块驴皮,几根竹棍,能演《封神榜》,也能演街坊邻居的小事,大人小孩都爱看——艺术不就是让人看懂、喜欢看吗?”

她引着张兴东到后台,那里摆着各式各样的道具:快板、醒木、皮影、锣鼓,角落里还有个老先生在给木偶上色,涂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戏码。“您看,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看着杂,其实都连着中华文化的根。相声里有《诗经》的比兴,评书中有《史记》的风骨,快板里有民间的智慧,合在一起,就是活生生的中华艺术。”

张兴东望着这些简陋却鲜活的道具,忽然明白,为何凡间称“曲苑杂谈是瑰宝”——它们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活在百姓生活里的艺术;不是少数人的消遣,而是能让所有人共享的快乐。就像这聚贤茶社,三教九流在此汇聚,为一段相声鼓掌,为一段评书喝彩,在笑声中拉近了距离,这才是艺术最本真的模样。

“姑娘可知,你这茶社里的‘杂谈’,能让天庭都鲜活起来?”他周身忽然泛起金光,青布长衫化作龙袍,钱袋里的碎银在光芒中化作万千音符,“朕乃玉皇大帝张兴东,多谢姑娘点化。”

王晓晓惊得手里的茶盘差点落地,连忙行礼:“民女不知陛下驾临,死罪死罪。”

“起来吧。”张兴东抬手虚扶,“你这‘曲苑杂谈’,比天庭的仙乐更能滋养人心。朕要回天庭了,若姑娘不嫌弃,可愿随朕前往,助天庭兴‘杂谈’之艺?”

王晓晓愣住了,随即眼睛里迸发出惊喜的光:“真的可以吗?我还想在天庭开个‘三界茶社’,让太上老君学说相声,让嫦娥仙子唱大鼓,让孙悟空和猪八戒说段《三打白骨精》的对口快板——艺术不分仙凡,能让人乐呵,就是好东西!”

张兴东朗声大笑:“准了!朕封你为‘三界曲苑总管’,调天庭乐师、凡间艺人听你差遣,朕还要下旨:凡能引人向善、予人欢乐之艺,无论雅俗,皆可在天庭展演,让‘曲苑杂谈’香飘三界!”

金光闪过,张兴东携着王晓晓化作一道流光飞向天庭。聚贤茶社的茶客们只看到茶社上空升起一道七彩祥云,祥云里飘下无数音符,落在每个人的舌尖,连喝的茶水都带着清甜的笑意,听过的段子记了一辈子,想起时还忍不住笑出声。

紫霄宫内,张兴东端坐龙椅,王晓晓则站在丹陛之下,面对着满朝仙卿。她手里拿着“三界曲苑节目单”,正给众神讲解:“……今日首演,是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的相声《炼丹趣事》,后面有土地神的快板《五谷丰登》,还有嫦娥仙子的评剧《广寒宫夜话》……”

众神面面相觑,却见孙悟空第一个蹦出来:“俺老孙要跟猪八戒说段《真假美猴王》,保证逗乐大伙!”

自此,天庭变了模样。南天门旁建起了“三界曲苑”,每日里弦歌不断,笑语喧天。太上老君学说相声,把炼丹的火候说成“蒸包子的学问”,逗得众仙前仰后合;托塔李天王打快板,把练兵的诀窍编成“数来宝”,小仙童们跟着唱就记住了;就连最严肃的阎罗王,都学会了用评书讲“轮回故事”,吓得小鬼们不敢作恶,听得却津津有味。

张兴东常去曲苑听书,看着仙卿们为一段相声鼓掌,为一段评书落泪,看着凡间的艺人与神仙同台演出,看着艺术在三界间流淌。他想起那本《三界艺苑录》,如今上面的“沉闷”“僵化”字样已被“鲜活”“热闹”取代,三界的生灵因为有了这些“杂谈”,日子过得比以前有滋味多了。

这日,王晓晓捧着“三界曲苑百戏图”来见:“陛下您看,我们把凡间的皮影、木偶、杂技都请到天庭了,连西天的如来佛祖,都要来看明天的《西游记》评书专场呢!”

张兴东看着图上热闹的景象,忽然明白,所谓“瑰宝”,不在于有多高雅、多精致,而在于能扎根生活、滋养人心。曲苑杂谈就像散落在民间的珍珠,看似不起眼,串起来却能照亮中华文化的长河;它们是雅俗共赏的桥梁,能让圣人的道理走进市井,让百姓的智慧登上大雅之堂。

而那座矗立在南天门的“三界曲苑”,在往后的亿万年里,一直是天庭最热闹的地方。门口的石碑上,张兴东亲笔题下的“曲苑藏真趣,杂谈见人心”十个字,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辉,见证着仙凡携手,用笑声连接天地,用艺术滋养三界——这,才是中华艺术最动人的瑰宝,也是天地间最生生不息的快乐。

喜欢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请大家收藏:()玉皇大帝转世之长生诀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