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卫生、发放劳保品,来了不少女工。
甚至有人想要下矿井,都是周围十里八乡的大姑娘、小媳妇。
能挣钱,谁也不嫌弃磕碜。
赵清虎自然是乐见其成,把妇女同志邀请进来,等于是一下子,把劳动力从一变成二。
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落下,爱国宣传,都交给了后勤部。
此外,赵清虎下令后勤部,找一些读书识字的人,在煤矿开办夜校,扫盲班。
他给煤炭工人定下的八级工资制度,一级最低,八级最高。
想要往上提升,读书识字,能看懂矿场的规章制度,图纸水文,宣传标语,也是要考核的。
有这个规矩,就有了需求。
房山煤镇已经颇具规模,常住人口有将近十万,其繁华程度,不下一座府城。
工匠院研究出来的一些新东西,第一批就用在了房山煤镇上。
就是赵清虎,有时间也喜欢来这里逛一逛。
房山煤镇,自然比不了现代化的城镇,但是一些新东西,也是古代没有的。
时光匆匆,九月底的时候,京城飘起了雪花,赵清虎也终于等到了,从南方一路舟车劳顿赶回来的三郎。
“爹!”
通州码头,赵清虎瞅了一眼晒黑了不少的三郎,“好儿子!”
“爹,我给你带礼物了!”
见到赵清虎,三郎十分兴奋,一挥手,便见大牛、二牛,从船上抬下来一株---荔枝树!
上面密密麻麻,挂满了果子,都是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