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字像一颗钉子,钉进了房间的寂静里。高启辉,他们最初的摄影师,也是顾沉的老师,一年前因为意外去世,这部电影,是他未竟的遗愿。
“你发了什么?”苏晚问,她的身体绷紧了。
“高老师生前拍的那些概念镜头,还有……”阿哲的声音越来越小,“还有我们已经完成的一些片段。”
“你经过谁同意了?”苏晚的质问又快又冷,“那些是未完成的素材!”
“我只是……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高老师拍的东西有多好!”阿哲急切地辩解,“前几天,我看到论坛上有人在讨论现在的电影都是垃圾,都是资本的游戏,我……我没忍住。”
他把手机递过去。
“我没说那是我们的片子,我只说是为了纪念我师傅。”
苏晚没有接。
顾沉却伸手拿过了手机。
屏幕上是一个专业电影人论坛的帖子,标题是:“纪念我的师傅高启辉——他未完成的《时间》。”
发帖人就是阿哲。
帖子里没有太多煽情的文字,全是干货。高启辉留下的分镜手稿、光影构图的笔记,还有几段经过初剪的影像。
第一段,是清晨的弄堂,一个老人坐在椅子上,阳光穿过头顶的电线,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时间像灰尘一样在他周围静静流淌。
第二段,是黄昏的江边,镜头随着一条搁浅的船缓慢移动,江水拍岸,没有配乐,只有一种浩大而孤独的回响。
第三段,是苏晚拍的,城市中心的十字路口,用升格镜头记录下人流的潮汐,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匆匆赶路,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
顾沉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动,一言不发。
苏晚也凑了过去。她看到了下面的评论。
“这不是电影,这是诗。每一帧都能当壁纸。”
“这个叫高启辉的人是谁?为什么我从没听过?”
“楼主说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天妒英才!这种美学,现在的大导演里也找不出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