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的灯光亮起。
巨大的银幕陷入黑暗,像一个完成使命后沉沉睡去的巨人。有那么几秒钟,全场死寂。没有人动,没有人说话,仿佛还沉浸在那个关于时间、遗憾与告别的故事里。
然后,掌声响了。
不是礼节性的,而是从胸腔里迸发出来的,带着最原始的冲动。掌声汇成一片海,从第一排漫到最后一排,拍打着苏晚的耳膜。
她站在台侧,和她的主创团队站在一起。摄影师,一个沉默寡言的德国人,捏了捏她的胳膊。女主角,法国新浪潮之后最被看好的新星,眼眶是红的。
“去吧。”顾沉在她身后说。
苏晚走上台。
聚光灯打在她脸上,有些刺眼。她看不清台下观众的脸,只能看到一片模糊的人影,和那片为她而响起的雷鸣。
这一刻,罗西的警告,杜布瓦的算计,赵董的交易,所有的一切都褪去了。只剩下电影本身。
这才是她来这里的唯一目的。
“谢谢。”苏晚对着麦克风说,“谢谢大家。”
她的团队成员依次走上台,站在她身边。主持人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影评人,他用热烈的开场白,将气氛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问答环节开始。
第一个提问的是《电影手册》的记者,他问了关于叙事结构的问题。苏晚和编剧一起做了回答。
第二个是来自英国的记者,他盛赞了电影的摄影,将问题抛给了摄影师。
一切都井然有序,专业,且充满赞誉。问题很尖锐,但都围绕着电影的艺术本身。这是一场属于创作者的庆功宴,每一个问题,都是对他们心血的肯定。
苏晚甚至有一瞬间的错觉。或许,电影节的游戏,也并非只有肮脏的交易。或许,艺术真的可以战胜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