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母要知道儿子儿媳妇卖衣服挣很多钱,不知道会不会和儿媳妇要钱。
儿媳妇家里还有个弟弟,农村人重男轻女,周文山也怕亲家两口子老和大儿子家要钱。
毕竟小孙子出生也要吃喝,以前儿媳妇贴补娘家,周文山没意见,那时候周家条件好,说个不好听的,多几个吃闲饭的家里也养得起。
现在家里条件变差,周文山和老婆还要起早贪黑摆小吃摊挣钱,再多两个吃闲饭的亲家要儿子养,周文山也不愿意。
毕竟亲家两人还年轻,还没老到要小辈养老的程度。
“家里出了点儿事情,之前的房子也不能住了,现在全家都在做个体户,我和他妈摆个小吃摊,就卖麻辣烫,就是你们吃的这个,儿媳妇和兆辉到羊城进点衣服回来卖。”
周文山把家里遇到的困境,三言两语带过,并没有说得很清楚,比如为啥儿子会落魄,先是被发小摆了一道,后面又有人恶意举报儿子投机倒把,花了不少钱找人打点,事情都凑到了一起,家里才落魄的,这些细节他没说,毕竟和亲家两口子还没熟到那程度。
之前从那个赵小慧嘴里听到周家人做个体户,每天都很辛苦,现在来了周家,许桂芬心想,可不是一般的辛苦,她闺女挺着大肚子还要去羊城进货。
“亲家公,不是我这个当妈的挑理儿,你们家这么多人,要去羊城进货,就非得我闺女去呀,你们就一点儿都不心疼她,她肚子里可怀着你们周家的孩子呢?”
许桂芬语气带了些情绪。
周文山被说的讪讪。
一个劲道歉,“是是是,这方面是我们当长辈的没做好,不过亲家母,有兆辉在,你放心,路上会照顾好儿媳妇的,我们家现在虽然比不上之前,生活上是不会亏了儿媳妇的。”
儿子把挣的钱都交给儿媳妇保管,周文山觉得儿子尽到了一个做丈夫的责任。
虽然这时候大部分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每个月拿死工资,领了工资就交给家里的老婆,再由家里婆娘统一安排一家人的吃喝拉撒。
可工资是固定的,每个月的开销基本也固定。
做个体户就不一样了,有时候一天就挣好几百,一个月能挣上千甚至更多钱,儿子都愿意上交,这和拿死工资上交的男人能一样?
说个不好听的,儿媳妇要是个拎不清的,前脚儿子把挣的钱上交,后脚就都贴了娘家,那兆辉的性子也是捏着鼻子认了。
周文山觉得自己儿子在婚姻中给足了儿媳妇安全感,做得真不错了。
不是因为周兆辉是他儿子,他就向着儿子说话,他是站在大部分家庭现状来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