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秋收的事情就得麻烦你们多盯着一点了。”
“没事,你安心休养就是。”
最早种的小麦已经快要成熟,所以杨恭仁才有此一说。
在期待的目光中,一亩地的小麦上秤。
“不用秤我都能肯定,这绝对有四百斤以上。”狄孝绪语气很肯定的说道。
薛玖咧嘴一笑,看箩筐大家都能估算出来,百斤小麦,晾干后有八十多斤,这么一估算,亩产能有三百四斤以上。
上等水浇地,小麦亩产平均三百斤,这里能达到三百四十斤以上,绝对属于增产丰收。
不需要过秤大家都能看出来多少,毕竟箩筐能装多少东西,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
脱粒机打出来的小麦,挑到晾晒场,用风车过一遍杂质,然后铺在卵石地晾晒,以如今的天气,三天后就能归仓。
小孩子在地里捡麦粒,成人高兴的拿着镰刀,奔赴下一块地。
不是同一时间成熟也有好处,不用那么赶时间抢收。
风调雨顺的一年,收成没有受到影响,这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秋收还没有完全结束,大船终于可以下水了。
反复的刷桐油,然后阴干,这就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前期的准备工作,反而不算多麻烦。
经过反复的商量实验,大船的长度定在六十米,宽八米五,甲板以下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是隔离仓,分成了六个格子,里面用木桶装着清水,是压仓,也是饮用淡水。下面即便破裂,也不会沉没。
中间一层是预计远行水手休息的地方,最上面才是货仓。捕鱼的话,就用于储存。
喜欢大唐混子生活请大家收藏:()大唐混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