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契丹人,八千奚人,五千黑水靺褐人,开荒十万亩土地,产出了白菜两亿斤。
这只是三个多月的收获,扣除一半产出作为税收,人均也能分到两千多斤。
这个收入,可把三族人乐坏了,毕竟才搬迁过来,原本心里的不安,也彻底消失了。
对于别人来说,白菜这产量已经很高了,但是薛玖却很不满意。
后世的白菜,正常的收成亩产也有四五吨,最高的能达到十吨。即便在辫子时期,亩产也有两三吨。
虽然如今收成已经达到两吨,但是蓟州这里可是使用了大量的肥料,这是普通老百姓无法做到的一点。
三个部落搬迁人口,带来的牲口虽然不算多,但那只是相对他们部落来说,对中原的村落来看,已经非常多了,不然也无法,短时间开出十万亩荒地。
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牲口,才能收集足够多的粪便,混合草木灰沤肥,用来种植白菜,已经不比后世化肥差多少。
虽然有些不满足,不过薛玖也明白,这是正常的,毕竟这是第一年大规模种植白菜,算是积累经验。
入冬之后,三个部落跟着学习大棚种植,虽然忙了一些,但是都很高兴,毕竟日子比以前,更加有盼头。
薛玖并不担心,他们把技术传回去,不说照猫画虎能不能画出来,即便弄出来,没有形成规模,对他们用处也不大,投入和产出未必成正比,毕竟契丹人并非以农为本。
教导这些部落修建大棚,种植蔬菜,也相当于增加了他们的产业,有了固定资产,以后就更不想挪窝了。
这就是要改变部落生活方式,以后逐渐就会被同化。
薛玖知道,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时候推动一下,会大大的加快这一过程,让结果更加理想。
后世薛玖就非常不喜欢自治区,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但是在他看来,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后世各自治区,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钱财,虽然这是支持开发,不过也有安抚地方的意思。
早点实行同化,所有民族一样的待遇,这样就算对偏远地方进行拨款支持,意思都完全不同,以后地方矛盾也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