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城能有如今的这一切,跟秦风当初培养的那一批青年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的脑子如同百宝袋,万宝袋子一般,天马行空搞出了许多事物,更利于天下。
也让辽地因此日新月异,变得越发兴盛。
教育。
便是兴盛的基础。
只有累积足够多的人才,量变才能引发质变!
而这教育,却并非只是儒学,从八股文中穷尽天下道理。
纸上谈书,不落在实处,终是空妄。
当这些人培育出来时,至少需要十年。
那个时候,整个大庆,都将换上另外的模样,兴盛无边。
想到那一天,秦雄英便觉得无比振奋!
方孝孺听着这一切,内心再度感慨。
新学虽好,但却让儒学士子们,远不如昔日那般显贵。
等到明年新科选士,辽王主理,必然会有诸多新学题目。
到了那时。
专研辽学的北方士子们,必然比穷经的南方士子们更为擅长。
今后的科举,短时间内怕是再难出现南强北弱的局面。
至少下一科的士子们,南北辽必然三地均衡。
虽说南洋诸国,也有士子们想要加入大庆科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短期内,却不在科举之列。
秦风静静的听着内阁诸人的言说,无喜无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