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福搓了搓手,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我没意见,只要能赚钱,怎么做都行。不过..."他顿了顿,"咱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再招几个管理人员?"
李向阳深深地看了马庆福一眼。这个合伙人虽然有时候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但在关键问题上总能想到点子上。
"你说得对。"李向阳起身走到窗前,"现在咱们几个什么都要管,确实有些吃力。咱们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员?"
刘万山接过话茬:"我觉得首先需要一个生产主管,专门负责车间的日常管理。其次还需要一个质检主管,专门负责质量监督。"
"还有财务。"马庆福补充道,"现在账目越来越复杂,光靠老刘一个人记账肯定不行。"
李向阳点了点头,这些确实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好的管理人员不是那么容易找的,特别是在这个小县城里。
"我有个想法。"李向阳沉吟片刻后说道,"与其从外面招人,不如从内部培养。"
"从内部培养?"马庆福有些不解。
"对,从现有的工人中选拔一些有潜力的,送他们去培训,然后提拔为管理人员。"李向阳解释道,"这样既能解决人手问题,也能给工人们一个上升的通道。"
刘万山眼前一亮:"这个想法不错,内部培养的人对厂子的情况更了解,忠诚度也会更高。"
"那我们就先物色一下人选。"李向阳做出决定,"每个部门推荐两到三个候选人,然后我们再进行考察和培训。"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李向阳开始在工厂里仔细观察每一个员工。
他不动声色地走过每个车间,看着工人们的工作状态。
有些人干活麻利,手脚勤快;有些人虽然动作不快,但非常仔细认真;还有些人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张师傅,这个工序你做了多长时间了?"李向阳停在一个三十多岁的工人面前。
张师傅放下手中的活,有些紧张地回答:"李厂长,我做这个已经快两年了。"
"有没有想过学习其他工序?"
张师傅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变得忐忑:"李厂长,您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工序做得不好?"
"不是。"李向阳摆了摆手,"我是觉得你很有学习的潜力,想让你多掌握一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