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随着姜维的命令,汉军推出装满沙石的木车。木车倾斜,大量沙石倾泻而下,在汉军前方形成一道临时的沙墙。匈奴骑兵的战马陷入沙地,速度大减。汉军趁机发动反击,改良后的连弩发出密集的箭雨,匈奴骑兵顿时死伤惨重。
左贤王见状,气得暴跳如雷:"给我绕过去,从两翼包抄!"匈奴骑兵分成两队,试图从汉军两侧突破。姜维早有预料,他向身后的山丘挥了挥手,顿时,数百名汉军从沙丘后推出"霹雳车"。巨大的石弹呼啸着飞向匈奴骑兵,砸得他们人仰马翻。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匈奴骑兵虽然勇猛,但在汉军的精密防御下难以突破;而汉军兵力有限,若不能速战速决,等匈奴援军赶到,必将陷入绝境。姜维深知,必须找到左贤王的指挥部,擒贼先擒王!
他观察战场形势,发现匈奴骑兵的指挥旗帜始终在中军后方移动。"张虎,你带两百骑兵,佯装撤退,引敌军追击。"姜维低声吩咐,"我带死士从侧翼迂回,直取左贤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虎领命而去,他故意让汉军露出破绽,且战且退。左贤王果然中计,以为汉军支撑不住,亲自率领精锐骑兵追击。就在匈奴骑兵远离中军时,姜维带着三百死士突然杀出。他们骑着经过特殊训练的沙漠马,在沙地中行动自如。
"杀!"姜维一马当先,亮银枪如蛟龙出海,瞬间挑飞两名匈奴勇士。死士们配合默契,短弩与弯刀交替使用,将匈奴骑兵的阵型打乱。左贤王见势不妙,想要撤回中军,但退路已被汉军截断。
"姜维!你以为这样就能打败我?"左贤王挥舞着弯刀冲上来,刀锋带着凌厉的劲风。姜维侧身避开,反手一枪刺向左贤王的咽喉。左贤王急忙格挡,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缠斗。
此时,木尔丹率领的羌人骑兵赶到。他们从匈奴后方发起攻击,弯刀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致命的弧线。匈奴骑兵腹背受敌,顿时大乱。左贤王见大势已去,虚晃一刀,拨转马头想要逃走。
姜维岂会让他轻易离开,他大喝一声:"哪里走!"双腿一夹马腹,战马如离弦之箭般追了上去。亮银枪寒光一闪,精准地刺中左贤王的后背。左贤王惨叫一声,跌落马下。汉军士兵一拥而上,将他生擒。
失去主帅的匈奴骑兵顿时作鸟兽散。姜维望着满地的尸体,心中并无喜悦。这场胜利来得太艰难,汉军和羌人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下令厚葬阵亡将士,安抚受伤的士兵,并派人清理战场,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匈奴报复。
然而,危机并未解除。斥候传来急报:匈奴右贤王得知左贤王被俘,正率领五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敦煌杀来。更糟糕的是,钟会的魏军也在向西域逼近,意图坐收渔翁之利。
第三折 孤城智守退强敌
敦煌城内,气氛凝重到了极点。五万匈奴大军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城外的帐篷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右贤王在阵前叫骂:"姜维!若不交出左贤王,我踏平敦煌,鸡犬不留!"
姜维站在城头,望着城下的敌军,心中快速盘算着对策。城中兵力不足万人,粮草也只够支撑半月,正面硬拼无疑是以卵击石。他突然想起诸葛亮在《将苑》中所说的"攻心为上",一个计策在脑海中成型。
当晚,汉军从城中放出数百只信鸽,每只信鸽的脚上都绑着一封密信。信中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暗示匈奴内部有人与汉军勾结。右贤王收到密信后,果然起了疑心,开始在军中大搞清查,匈奴内部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姜维派人在城外挖掘陷阱,陷阱中插满削尖的木桩,上面覆盖着干草和沙土。又在城墙上布置了大量"火油罐",这种陶罐装满桐油,一旦砸落,便会燃起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