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W.L独家补番』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作者:三傻二疯 > 第249章(第2页)

第249章(第2页)

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跨文明交流,就连地府也是多年难得一见, 流程拖沓当在情理之中。如果要仔细算来,自幽冥开辟以来,这种级别的文明交流, 恐怕也只有在汉、唐时能昙花一现, 就连太宗永乐朝, 估计也……

“老四,咱依稀记得。”高皇帝忽然道:“你曾经派那什么三宝太监下过几次南洋。”

太宗本来在饶有趣味的端详洋人献的一面水银镜,闻言不由额头出汗,背心发凉虽然时过境迁,但建文帝依旧是父子间难以释怀的芥蒂;更不必说真君下来后疯言疯语,嘀嘀咕咕的宣扬过什么“流浪建文计划”,搞得太宗神经紧张,只要听到“南洋”,想象力难免就会飞跃到铜头皮带上去。

所幸,高皇帝并没有提及旧事,他只道:“宝船下南洋,听起来倒是赫赫扬扬,但你小子进了地府之后,好像也没多少外邦给你搞祭祀。”

太宗的冷汗终于收住了。他想了一想,只能讪笑:

“蛮夷畏威不怀德,可能是儿子威望不够,根基短浅,南蛮还心存侥幸。”

这句话倒是说到了根本上。太宗皇帝南海拓边,威服四野,若论功业之盛,其实未必输给汉武帝在西域的经略;甚至张弛有度,不劳民力,文治犹有胜之。但权力与威望这种东西是需要时间来沉淀转化的,表面上的臣服与恭顺当然靠武力就能做到,但愿意在本国的国土以华夏礼仪祭祀皇帝,才表明外藩是心悦诚服的融入到了中原秩序与文明中,真正意义上的以文化之而四夷宾服,天·朝上国最为宏大高远的境界。

以这个标准衡量,自秦帝大一统之后,能真正算得上“天·朝”的也不过只有汉、唐寥寥数帝而已了。永乐朝武功赫赫,太宗皇帝也曾无限接近过天1朝上国的门槛,但接近终究只是接近,到底无力跨出最后一步;所谓万邦来朝,天下归心,终究也不过是梦幻泡影罢了。

当然,这并不能责怪太宗什么。永乐朝南征北讨,实际已经在武德上做到极限了;三宝太监威震南洋之后,大安距离成就天·朝上国的临门一脚,其实也就只差一丁点时间的积累。只要后续君主能够将武力下的中华秩序维持个数十年,外邦小国习惯成自然,当然就要深念太宗还不尽的浩大恩情,要自愿为先帝祭祀了。

那么,太宗后续的君主是谁呢?

只干了一年的胖皇帝仁宗、干了十年但保守缩边的好圣孙宣宗、以及叫门天子。

……朱老四还能说什么?

所以说气数就是气数,气数这东西没有办法的。历史上往往是孙子决定爷爷,而不是爷爷决定孙子。朱老四一生功业煌煌,怎料得子孙是那般模样?要没有叫门天子光屁股转圈丢人,永乐朝的历史评价至少还能再上一个档!

一念及此,纵使时光已逝,朱老四的心头依旧一梗,悲哀不能自已,唯有回去抽堡宗两皮带才能解气。

当然,抽堡宗并不是重点,太宗迅速领会到了高皇帝的意思:

“欧罗巴……儿子记得,欧罗巴距中土千万里之遥,素来也不在朝贡的名单上。”

有了历年的祭品,先帝们倒也还能跟上外界的风潮。高皇帝沉吟片刻,才慢慢开口:

“外邦派使者吊唁倒是常事,但在本土上大张旗鼓的祭祀中国皇帝……以过往的经验看,这样的情况不多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