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蜀军反应过来,那些浑身血污的魏兵已经迅速架起云梯,如饿虎扑食一般向江油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喊杀声震耳欲聋,江油关在这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中摇摇欲坠。
邓艾站在城头,俯瞰着下方的战局,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狰狞的笑容。他心中暗自思忖:“刘禅小儿,你就躲在那温柔乡里吧,看我如何将你从那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揪出来!”
三、诸葛瞻的"绵竹悲歌"与父子诀别
绵竹城外,秋风萧瑟,枯黄的落叶如蝴蝶般在空中翩翩起舞,而后被狂风卷起,在空地上打着旋儿。诸葛瞻身披父亲遗留下来的战甲,站在城楼上,他的身影在秋风中显得有些孤单和落寞。
他轻轻地抚摸着胸前的八卦护心镜,那冰凉的触感仿佛带着父亲的余温,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儿时父亲教他读兵书的场景。那时的父亲,羽扇纶巾,谈笑间指点江山,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而如今,手中的羽扇早已褪去了当年的光泽,扇骨上裂痕纵横,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然而,诸葛瞻却依然紧紧地攥着它,仿佛这羽扇是他与父亲之间最后的联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父亲,探马来报,邓艾已过涪城,距此不足百里。”诸葛尚牵着马,快步走到诸葛瞻身边,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忧虑,“敌军势大,且士气正盛,我们是否……”
诸葛瞻猛地转身,他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烈火,那是对敌人的愤怒,也是对国家的忠诚。他打断了儿子的话,厉声道:“尚儿,你可知这羽扇为何从不离身?”
说罢,他缓缓展开扇面,露出背面诸葛亮手书的《诫子书》。那苍劲有力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瞻轻声念道,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绝,“诸葛家世代受先帝厚恩,今日便是粉身碎骨,也要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战场上,魏军的战鼓声如雷霆般响彻云霄,震撼着大地。邓艾身披重甲,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在阵前高声喊道:“诸葛瞻!识时务者为俊杰,速速开城投降,保你父子平安!”
诸葛瞻站在城楼上,他身着白色战袍,手持羽扇,面沉似水。听到邓艾的喊话,他冷笑一声,将羽扇狠狠地插在地上,仿佛在向敌人宣战。
“我父子今日唯有一死,以谢先帝!”诸葛瞻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回荡在整个战场上。说罢,他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如同一颗流星般冲入敌阵。
战场上顿时杀声震天,箭矢如蝗。诸葛瞻的长枪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寒光,每一次挥动都能带走一名魏军士兵的生命。他的勇猛让魏军士兵们心生畏惧,但他们人数众多,很快就将诸葛瞻包围起来。
诸葛尚紧随父亲身后,他手中的长剑闪烁着寒光,每一剑都精准地刺向敌人的要害。他的剑法犹如鬼魅,让人防不胜防,不一会儿就连斩数名魏将。
然而,魏军的人数毕竟数倍于蜀军,而且他们都是经历过阴平险路的悍勇之卒。尽管诸葛瞻和诸葛尚奋力拼杀,但他们的体力渐渐不支。
诸葛瞻的战甲渐渐被鲜血浸透,他的手臂也中了数箭,但他仍然死死地守住城门,不让魏军前进一步。他的嘶吼声在战场上回荡:“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
夕阳渐渐西沉,如血的残阳将大地染成一片猩红。诸葛瞻望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绝望的情绪。他知道,这场战斗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胜利的天平早已倾斜。
然而,他并没有被恐惧所吞噬,而是转身望向自己的儿子。诸葛瞻的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柔情和骄傲。他轻声说道:“尚儿,记住,我们诸葛家从未有过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