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7章 司马衍——从五岁“吉祥物”到英年早逝的憋屈天子(第4页)

第7章 司马衍——从五岁“吉祥物”到英年早逝的憋屈天子(第4页)

然而,即使司马衍小心翼翼,还是难免会有意外发生。有一天,司马衍在花园中偶然遇到一位宫女,两人交谈甚欢,不过就是多说了两句话而已。可谁能料到,这简单的对话竟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第二天,那位宫女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司马衍四处打听,才得知她已被皇后发落至浣衣局,去做那些粗重的活计。司马衍心中愤愤不平,觉得皇后过于严厉,于是他满腹委屈地跑到太后那里告状:“娘啊,皇后实在是太凶了!”

庾太后看着儿子那副可怜巴巴的模样,心中不禁叹息。她安慰道:“儿啊,有个厉害的媳妇也并非坏事,至少可以省得你被他人欺负呀……”司马衍听了太后的话,虽然心里依旧有些无奈,但也明白太后所言不无道理。

面对如此强势的皇后,司马衍感到束手无策。他深知自己无法与皇后抗衡,只能默默忍受这一切。后宫的日子,对他来说,实在是难以省心啊!

三、壮志未酬的英年早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司马衍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成长。他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等待,终于迎来了亲政的那一天。咸康五年(339 年),这个对司马衍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标志着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天,司马衍站在朝堂之上,面对满朝文武,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决心要一展宏图,改变东晋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够让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司马衍很快就发现,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东晋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各种势力相互交织,明争暗斗。朝廷内部,权臣当道,他们手握重权,对司马衍的决策往往阳奉阴违。而外部,北方的强敌虎视眈眈,时刻威胁着东晋的安全。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司马衍并没有气馁。他积极采取措施,试图整顿朝纲,加强中央集权。他重用贤能之士,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希望能够打破僵局,推动国家的发展。然而,这些努力却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抵制,改革举步维艰。

朝堂之上,气氛异常凝重,以琅琊王氏为首的士族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对司马衍的改革举措进行着坚决的抵制。琅琊王氏的王导,这位历经东晋三朝的元老重臣,德高望重,其家族势力更是盘根错节、庞大无比。

当司马衍毅然决然地提出要推行“土断令”,试图通过整顿户籍、抑制豪强来重振朝纲时,王导缓缓地拄着拐杖,从人群中踱步而出。他面带冷笑,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祖宗成法不可废啊!”

司马衍闻言,气得满脸涨红,他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再守着这些陈规陋习,东晋岂不是要被北方的胡人给包饺子了!”然而,他的愤怒和决心在士族们强大的势力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尽管司马衍力排众议,坚持推行“土断令”,但这道法令刚一出台,就被士族们暗中操纵,改得面目全非,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作用。

北方的局势已经到了令人焦灼的地步,司马衍整日忧心忡忡,如坐针毡。后赵皇帝石虎,这个残暴不仁、野心勃勃的家伙,常常毫无缘由地率领大军南下,对东晋边境进行肆意骚扰。边境的百姓们深受其害,生活苦不堪言,纷纷背井离乡,四处逃亡。

一封封告急的战报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飞到司马衍的案前,他看着这些战报,心急如焚,怒火中烧。他再也无法忍受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吼道:“立刻调集大军,咱们和石虎决一死战!”

然而,他的命令却遭到了大臣们的集体反对。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纷纷进谏道:“陛下,如今我朝兵力不足,粮草也匮乏,实在不是和石虎硬拼的时候啊。依臣等之见,不如送些岁币给后赵,以求和为上策……”

司马衍听着大臣们的谏言,心中的绝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满朝文武,这些平日里口口声声说要为国家尽忠的臣子们,此刻却如此怯懦无能。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司马绍,如果父亲还在世,面对这样的局面,肯定不会像自己这般窝囊!

咸康八年(342 年),这一年对于司马衍来说,是沉重的一年。长期的忧虑和操劳,如同千斤重担一般压在他的身上,最终让他不堪重负,突然染上重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