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儁在得知这件事后,气得火冒三丈,他用力地拍着桌子,怒不可遏地吼道:“皇后实在是太过分了!”然而,可足浑氏却并未因此而收敛,反而立刻撒起泼来,像个孩子一样在地上打滚哭闹,嘴里还不停地叫嚷着:“你果然已经不再爱我了!”
面对可足浑氏如此激烈的反应,慕容儁也是无可奈何。最后,他不得不赔上整整十箱珍贵的珠宝,并且又花费了好一番口舌,才总算将可足浑氏给哄好了。
而兰姬,在后宫的日子却愈发艰难。可足浑氏视她为眼中钉,处处刁难。兰姬本就无心争宠,只愿能陪伴在慕容儁身边。但可足浑氏却不放过她,经常在慕容儁面前说她的坏话。起初,慕容儁还能分辨是非,维护兰姬。但随着他越来越沉迷于权力和享乐,对兰姬的关心也渐渐少了。兰姬看着慕容儁的变化,心中满是失落和无奈,只能在深夜里独自垂泪。
三、在野心与现实间反复横跳
慕容儁的“统一大业”可谓是雄心勃勃,但很快就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他亲自率领着庞大的军队,气势汹汹地攻打东晋,妄图一举将江南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慕容儁的大军抵达枋头时,他们遇到了东晋名将恒温的顽强抵抗。恒温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他智谋过人,善于用兵,而且指挥若定,使得东晋军队士气如虹,锐不可当。
相比之下,慕容儁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经过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在恒温巧妙的战术安排下,慕容儁的军队很快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一场激烈的大战过后,慕容儁的军队被打得丢盔弃甲,伤亡惨重。
慕容儁眼见局势不妙,只得狼狈不堪地逃回邺城。一路上,他躲在马车里,连头都不敢露一下,生怕被人看到自己这副惨状。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嘴硬地对大臣们说:“朕这是……这是战略撤退!”
大臣们听了,心里都暗暗发笑,但谁也不敢当面揭穿他。毕竟,慕容儁可是一国之君,谁敢在这个时候触他的霉头呢?于是,大臣们一个个都憋红了脸,强忍着笑意,陪着慕容儁一起演完这场闹剧。
更糟糕的是,后院竟然也起火了!为了扩充自己的军队,以实现他那不可告人的野心,慕容儁竟然不顾百姓的死活,强行征调十六岁以上的男子入伍。这一举措,让原本平静的社会瞬间陷入了混乱,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数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原本幸福美满的生活被彻底打破。那些被征调的男子,有的是家中的顶梁柱,有的是新婚不久的丈夫,有的是刚刚成年的孩子。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亲人,去面对未知的战争和生死。
百姓们对慕容儁的这一行为深恶痛绝,他们无法忍受这样的暴政。于是,有人开始编歌谣来咒骂慕容儁,歌词中充满了对他的愤怒和不满:“慕容儁,大坏蛋,抢男丁,害百姓!”
慕容儁得知后,气得暴跳如雷。他无法容忍有人竟敢如此大胆地辱骂他,于是他下令派人全城搜捕那些唱民谣的人。经过一番严密的搜查,终于抓到了几十个唱民谣的百姓。
慕容儁毫不留情地将这些人当众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他恶狠狠地对围观的百姓们说:“看谁还敢乱说话!”然而,他的这种高压手段并没有让百姓们屈服,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愤恨和反抗情绪。
晚年的慕容儁,仿佛被一股无形的阴霾笼罩,他的内心被疑心病所侵蚀,变得愈发多疑和敏感。他常常无端地怀疑身边的人是否心怀不轨,甚至连与他一同征战多年、为前燕立下赫赫战功的亲兄弟慕容恪也未能幸免。
慕容恪,这位英勇无畏的将领,一直以来都是慕容儁最得力的助手。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为国家赢得了无数的荣耀和胜利。然而,尽管慕容恪对慕容儁忠心耿耿,却依然无法消除慕容儁心中的疑虑。
有一天,慕容恪如往常一样进宫向慕容儁汇报工作。正当他详细地陈述着军情时,突然间,慕容儁毫无征兆地拔出佩剑,直直地指向慕容恪,怒吼道:“你是不是想抢我的皇位?”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慕容恪惊愕不已,他完全没有预料到慕容儁会如此质问。面对慕容儁的质问,慕容恪吓得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着说道:“皇兄明鉴啊!臣弟对您的忠心犹如日月,绝无半点异心啊!”
慕容恪的言辞恳切,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实在无法理解慕容儁为何会对他产生如此严重的怀疑。然而,慕容儁的疑心病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智,根本听不进慕容恪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