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如潮水般涌现,无需谁刻意编撰,便自发地从一张嘴传至另一张嘴,在酒馆、面包坊、井边、港口、祈祷所之间蔓延生长。有人言之凿凿地说,尼诺斯曾是尼尼微城郊的牧人,因目睹富户欺压佃户,愤而离群,从牧羊转而习艺,誓要用石头为贫者筑庇护之墙;有人更信誓旦旦地说,在要塞城墙倾塌的那一刻,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三个门徒,口中低声念的不是逃生祷词,而是一句早年牧场流传的诗句:“主若召我,我愿如羊归圈。”这些传言不再只是悲悯,而逐渐染上一种神迹的色彩。
在集市的橄榄摊前,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妇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痕,语带哽咽地对摊主说道:“这世道,没几个像尼诺斯那样的人了……幸好有我们的总督大人这样的有心人,还会记挂一个老石匠。”她话音未落,周围的人便纷纷点头附和,有人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有人则望向天空,仿佛也在为这名“义人”默哀。
更远处,街角的孩子们正用瓦片与树枝搭出一个“废墟”。其中一个瘦小却神气的男孩挺起胸膛,手执折断的木棍,扮作“尼诺斯”挡在同伴前方,高喊道:“快走!我来挡着!”他话音未落,便故作英勇地扑倒,引来伙伴们一阵哄笑。几位挑水的妇人看到这一幕,掩口轻笑,眼中却浮现出一丝异样的情绪——那是一种混合了怜悯、敬意与一线不明理由的安慰。
伊斯梅尔站在不远处一口干涸的水井旁,袍袖垂落,目光穿过街市的喧嚣与孩童的游戏,静静凝视着这幅因虚构而温情、因悲剧而团结的画面。他未曾插话,也未曾靠近,只在嘴角勾起一抹讽刺却极为满意的笑意。
伊斯梅尔深谙,这些功绩与认可的背后,是集体记忆的锻造,是对威权确认的正义形象的认同。这不再是谣言,而是“叙事”,是他精心设计、喂给民众的“意义”。灾难不过是转瞬即逝的创口,而他要做的,是在伤口上缝一层金线,让人只记得——是谁在血与尘中,举着火把指引着他们在黑夜中摸索前行,那只能是英明仁慈的雅法总督李漓。这样的叙事,不需刀剑,不需金币,只需一张嘴、一点耐心,以及一张极其罕见的厚脸皮。
“昧着良心,不要脸地为威权鼓吹!”伊斯梅尔低声自语,眼中却闪烁着得意的光芒,“这就是我打开荣华富贵之门的金钥匙。我们都是阉奴,要脸皮做什么?!”
关于尼诺斯的传说很快便传到了耶路撒冷大主教阿尔诺的耳中。那天,阿尔诺正在圣墓教堂一间光线幽暗的小室内,与几位教士低声交谈,窗外阳光洒落在彩绘玻璃上,映出斑斓的圣像。他听完属下转述的市井传闻后,沉吟片刻,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低声道:“这老石匠生前到底做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喜欢他,愿意传唱他。只可惜,他把自己的来历说得太明白了——来自摩苏尔,是个亚述人。依我看,多半是个由聂派余孽施洗的异端信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阿尔诺顿了顿,目光落在案上的十字架上,语气带着一丝惋惜,却毫无悲悯:“若他生前稍懂些规矩,懂得将自己的身份修饰得更得体一些,未曾露出马脚……我或许真会奏请罗马教廷为他封圣。毕竟——在圣地这样紧张的局势下,一个在对抗异教徒的要塞工程中殉职、奋不顾身救同伴的‘信徒’,恰恰可以成为激励人心的象征,鼓舞那些仍在苦守前线、试图在圣地扎根的拉丁教会子民。连我们这刚设立的教省,都能因他的名号而获得‘神圣起点’。一个本地圣徒——那才是信仰落地生根的真正标志。”
接着,阿尔诺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惋惜,仿佛真正在为“一个好苗子”的失之交臂感到遗憾,他低声自语,声音低沉却清:“在这个撕裂的世界里,哪怕是成圣,那也得出生在正确的地方。”
阿尔诺这番话说得极轻,却让在场的几位教士心头一震。他们都明白,大主教的意思并不是玩笑,而是真正的衡量。对教会而言,“圣徒”既是神迹的象征,也是政治的工具,而工具的首要条件,不是灵魂是否纯洁,而是能否归属、能否操控。
在商贾云集的夜宴上,伊纳娅如同一枚精心打磨的银币,闪耀于觥筹交错之间。她身着海蓝色丝绸长裙,裙摆如海浪般轻拂地毯,微光映照下,仿佛连空气都柔和了几分。她举止雅致,谈笑间眉目生辉,恰似夜海上随风起舞的灯火,既诱人靠近,又令人心生敬畏。库莱什家族的背景,让她的话在商界一言九鼎。宴会设于雅法港口高台的一座石屋内,壁炉中橄榄木燃烧正旺,火光映得墙上的织毯如活物般颤动。伊纳娅稳稳立于光影交界,手执雕花银杯,缓步穿行于衣香鬓影之间。她开口的语调轻柔,仿佛随意闲谈,却句句藏锋。
“雅法当局,真是不同寻常。”她举杯示意,唇角微扬,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试问诸位,哪位领主敢为安抚民心,将亲信大将明正典刑?如今,总督大人已亲自下令,废旧图、清旧制,重绘要塞图纸,连石材都重新挑选。这份果断与担当,放眼安托利亚南岸,也少有人能及。”话音落地,满室沉默一瞬,随即低语四起。几位来自安曼与大马士革的商贾对视一眼,眼中闪过熟悉的算计光芒——政局稳定,意味着关税清晰、港道畅通、交易受庇,香料、橄榄油与紫布的生意可长远布局。
一位腹圆耳阔的叙利亚商人放下酒杯,捻着胡须笑道:“雅法总督果然不凡,库莱什家族眼光独到,选对了合作伙伴。”这话不轻不重,却足够让旁边的几位商人听得分明,心中暗自盘算。伊纳娅淡然一笑,礼貌点头,既亲切又保持距离。她深知,在这群身经百战的商人中,软言巧语远不如可预期的利益动人。而她要做的,正是为李漓铺设一条“值得下注”的通途。
清晨,雅法港口码头人声鼎沸,水手们吆喝着装卸货物,麻袋与木桶堆积如山。海鸥在桅杆间盘旋,尖利的叫声混杂着海浪的低吼。一艘苏尔家族的商船缓缓驶离,船头站着李耀松,他的身影被晨雾笼罩,斗篷在海风中翻飞。他的表情严肃,但内心却并不低落。雅法的公开声明称,他因要塞事故被撤职并驱逐出境,獬豸营指挥使的位子将由来自安托利亚的雅各接任。此刻,雅各已登上从卡罗米尔到雅法的快船,赶赴新职。这纸声明果断严厉,平息了工匠与民夫的怒火,也安抚了本地居民的不满。然而,真相远非表面这般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