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渠的末端,林风计划建造一个蓄水的水库。他选择了一处略微低洼的平坦地带,再次让“金丝矿工队”进行挖掘。
这是一个比水渠更大的工程,需要挖出一个长约三十米、宽约二十米、深约三米的巨大凹陷。
挖出的泥土被堆积在水库的四周,形成天然的堤坝。
林风同样要求在水库的内壁和底部铺设厚实的粘土层,并用石块加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渗透。
女人们也参与了水库的建设。她们的任务是踩实粘土层,将碎石和沙土运到指定位置进行填充,协助“金丝矿工队”搬运较小的石块。
虽然体力上无法与“金丝矿工队”相比,但她们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苏晚晴更是主动请缨,负责监督粘土层的铺设,确保每一寸都压实到位。
数日之后,一个简易却高效的水利系统初具规模。清澈的河水顺着崭新的石砌水渠,哗哗地流淌而下,汇入水库之中。
水库很快被注满了大半。
从水库到温室大棚,林风则设计了一套更精细的灌溉系统。
他让“金丝矿工队”在大棚的侧面墙体下方预留了进水口,并在水库与大棚之间开挖了更细小的分支水渠。这些分支水渠可以通过简单的木质闸门进行控制,按需将水引入每个大棚。
当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后,林风站在水库旁,亲自打开了通往第一座大棚的闸门。
清澈的河水带着特有的泥土芬芳,顺着细小的水渠蜿蜒流淌,穿过大棚侧面的进水口,无声地涌入大棚内部的种植区域。
水流并不急促,而是缓慢而均匀地浸润着干燥的土壤,如同久旱逢甘霖。
女人们聚集在大棚边,看着这一切,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欣慰。
水流所到之处,土壤颜色渐渐变深,空气中也弥漫开一种充满希望的潮湿气息。
清凉的水流滋润着新播撒的种子,也滋润着女人们心中燃起的希望。
做好这一切后,林风明白,这一切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考验。他必须时刻关注大棚内部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作物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