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的旁边,一座座大型的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庞大海的“水产处理中心”,是其中最庞大、最繁忙的建筑群。
这里面,划分了数十个功能区:活鱼暂养池、宰杀区、清洗区、腌制区、风干区、熏烤区……
庞大海把他所有的精明才智,都用在了这里。
他设计了流水线式的处理流程,一条鱼从湖里捞上来,到变成可以长期储存的鱼干或熏鱼,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
他还下令,所有宰杀后剩下的鱼头、鱼骨和内脏,都不能丢弃,要集中起来熬煮成鱼汤,作为劳工们的夜宵,或是制成肥料,供给庇护所的农田。
用他的话说:“领袖的财产,一丁点儿都不能浪费!”
与此同时,李向宾的“造船厂”也在日夜赶工。
建设部里的人,根据不同的捕捞需求,设计和制造了三种不同型号的渔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用于捕捞彩虹鲷的“浅滩旋网船”,船体宽而平,吃水浅,可以在水草区域灵活移动。船上装配着一种可以快速收放的圆形手抛网,专门用于捕捞聚集在一起的鱼群。
用于捕捞玉鳍鱼的“深水延绳钓船”,船体狭长,配有风帆,可以驶向更远的深水区。
船上没有渔网,而是搭载着一种巨大的卷轴,上面缠绕着数千米长的、挂满了上万个鱼钩的“延绳”。
这种捕捞方式,效率虽然不如网捕,但却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深水区生态的破坏,并且能精准地捕获特定大小的成年玉鳍鱼。
还有一种小型的“巡逻监察船”,专门由纪律部的成员和王建国的学生乘坐,用于监督各船只是否按照规定,在指定的区域、用指定的方式捕鱼,以及防止任何私藏偷盗的行为。
一个月后,当码头、工厂、船队全部准备就绪,林风亲自来到了希望之湖。
“第一次下水仪式”,很快被安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