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148集:《古城危机之文化破坏》(第2页)

第148集:《古城危机之文化破坏》(第2页)

返回“大夫第”时,林薇正在整理从城隍庙捡到的碎纸片。那是从一本账本上撕下的残页,墨水被雨水晕染得模糊,却仍能辨认出“平襄项目”“拆迁补偿”“古建构件处理”等字眼,落款处盖着一个模糊的印章,像是某种工程机械的标志。

“这不是普通的文物贩子。”杜志远指着账本上的数字,“他们计算过爆破范围,甚至标注了哪面墙的砖雕最值钱。‘古建构件处理’——恐怕是想先毁掉主体建筑,再以‘抢救性拆除’的名义倒卖构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古城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沉睡。杜志远站在“大夫第”的天井中,望着被雨水冲刷得愈发斑驳的砖雕门楼。那些雕刻着“渔樵耕读”的砖块,每一块都带着工匠的体温,如今却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牟利工具。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外祖父家见过的老房子,也是这样的青砖黛瓦,后来被开发商夷为平地,外祖父抱着一块残砖坐了三天三夜。

“队长,管委会发来消息,”林薇抱着笔记本电脑匆匆走来,“近一周有辆挂外地牌照的工程车频繁进出古城,昨晚暴雨前最后一次离开,装载着长条形的木箱。还有,那个‘蓝鲨’烟蒂的化验结果出来了,唾液DNA比对上了一个叫‘刀疤刘’的惯犯,曾因非法拆解古建被判刑。”

杜志远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古城核心区的红线——那里被规划为“文旅综合体”,开发商承诺会“修旧如旧”,但推土机已经推倒了三座清末民居。他突然意识到,破坏者的目标或许不是某座建筑,而是整个古城的肌理。毁掉几座标志性古建,就能以“结构安全隐患”为由加速拆迁。

“通知队员,”杜志远的眼神骤然锐利,“重点监控古城内所有工程车辆和外来人员,尤其是携带液压破碎锤等设备的。另外,联系文物修复专家,对‘大夫第’进行紧急加固,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第三章 暗斗:榫卯与钢筋的较量

晨光熹微时,文物修复专家李教授带着团队赶到“大夫第”。他蹲在山墙下,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裂缝,花白的胡须随着叹息微微颤动:“作孽啊!这是典型的硬山搁檩结构,山墙既是承重墙又是分隔墙,这么一搞,整个梁架都可能位移。”他指着墙体上方一道不易察觉的细缝,“看这‘鸡爪纹’,木构架已经受力变形了。”

杜志远看着李教授团队用竹片和麻布小心翼翼地加固墙体,突然想起祖父曾说,古人建房子不用一根钉子,全靠榫卯咬合,墙倒了屋不塌。可现在,钢筋水泥的“发展”却成了摧毁这种智慧的武器。

下午三点,林薇在古城西入口拦下一辆可疑的工程车。车厢里盖着防水布,掀开后露出的不是建筑材料,而是几台液压破碎锤和一捆捆崭新的钢丝绳。司机是个络腮胡壮汉,驾驶证和运输证齐全,却在回答“为何携带破碎锤进古城”时眼神闪烁:“呃……去工地检修设备。”

“哪个工地?”杜志远从越野车下来,手里晃着那半截“蓝鲨”烟蒂,“昨晚在‘大夫第’见过你吧?鞋印都对上了。”

壮汉脸色骤变,突然猛踩油门!杜志远早有准备,一个侧翻避开车头,同时甩出防爆钢叉卡住车轮。车还没停稳,后排跳下两个蒙面人,挥舞着扳手直冲过来。林薇侧身躲过扳手,一记膝撞正中对方腹部,王磊则配合着用防暴盾将另一人逼到墙角。

搜查壮汉的手机时,林薇发现了一条未发送的短信:“货已到位,按B方案行事。”通讯录里有个备注为“老板”的号码,归属地显示为邻市。更重要的是,车厢角落散落着几张图纸,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大夫第”“文昌阁”等六处文保建筑的承重结构,旁边标注着“爆破点”和“撤离路线”。

“B方案……”杜志远盯着图纸,突然想起昨晚城隍庙捡到的账本残页,“他们可能不止想毁掉‘大夫第’,而是要制造连环破坏,逼管委会启动‘紧急拆迁’。”他立刻联系老陈,“通知所有文保建筑的守护者,加强夜间巡逻,重点保护地基和梁柱节点。”

入夜后的古城格外寂静,只有巡逻队员的脚步声在巷弄里回响。杜志远守在“大夫第”的门楼里,借着月光看着李教授团队用传统的“支顶法”加固梁架——那些碗口粗的杉木支柱,没有一根铁钉,却稳稳撑起了倾斜的屋檐。他突然明白,守护古建筑不仅是阻止破坏,更是在延续一种与土地共生的智慧。

凌晨两点,林薇的对讲机突然响起:“队长,文昌阁监控发现异常热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