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149集:《乡村振兴之矛盾化解》(第2页)

第149集:《乡村振兴之矛盾化解》(第2页)

杜志远蹲下来帮着翻辣椒:“路要修,信号要架,但乡亲们的顾虑也得解决。迁坟的事,有没有商量的余地?补偿款能不能再谈?”

“咋商量?”王秀提高了嗓门,“李老头他们就是想多要钱!”

“未必。”杜志远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人心不是地里的庄稼,光靠算钱算不明白。”

接下来的半个月,杜志远像个陀螺,围着青山坳转。他带着笔记本走家串户,笔记本渐渐变得厚实,沾满了泥土和茶渍。上面记着张婶家儿子娶媳妇缺钱,记着老周想给村里修个文化广场,还记着李老头家小孙子考上县城中学,学费没着落……他发现,矛盾的根源不全是迁坟和补偿,更深层的是对未来的焦虑——年轻人想挣钱,老年人怕丢了根,村干部担心项目黄了没法交代。

这天傍晚,他敲开村东头五保户周奶奶的门。老人正在昏暗的灯光下缝补衣裳,见他进来,忙摸出个皱巴巴的苹果:“杜干部,快坐。”

杜志远接过苹果,擦了擦就啃:“周奶奶,您说这旅游项目,要是真搞起来,好不好?”

老人放下针线,叹了口气:“好是好,可我这把老骨头,就怕见不到山变样的那天。就是担心啊,那些老板会不会骗咱们?地要是都圈走了,以后吃啥?”

这句话像根针,刺破了杜志远连日来的困惑。他忽然明白,村民们争的不是眼前的几亩地,而是对“根”的眷恋和对“变”的恐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一场没开完的坝坝会

村委会决定召开村民大会,专门讨论旅游项目的事。杜志远建议把会场设在村口的晒谷场,摆上瓜子花生,像拉家常一样开。可他低估了村民的火气。

“我不同意!”李老头第一个站起来,手里挥舞着一张泛黄的地契,“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留下的,上面写着‘永世耕种’!”

“都啥年代了还提地契!”王秀的丈夫霍地站起来,“你守着那几亩薄田,能给孙子交学费吗?旅游公司说了,项目成了,村里每人每年分红利!”

“红利?说得好听!”一个中年妇女尖着嗓子喊,“去年邻村搞合作社,说好的分红,到现在影子都没见着!”

“就是!别是骗咱们签字的幌子!”

吵嚷声中,杜志远走上前,拿起话筒:“乡亲们,大家先别急。我知道大家有担心,有委屈,今天就是让大家把话说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我先给大家算笔账。如果按传统种玉米,每亩年收入八百块;要是搞采摘园加民宿,保守估计每亩能到八千。但这有个前提,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说得轻巧!”有人嘀咕,“地圈走了,万一项目黄了,我们喝西北风?”

“所以,”杜志远拿出一份打印好的材料,“我找镇里的法律顾问看过了,合同里得加上一条:如果项目三年内盈利不足预期,土地使用权归还农户,并且旅游公司要支付每亩每年两千块的青苗补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