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永历帝望着北方,“朕死后,坟墓前只须种一棵柏树,让它向着北京的方向生长。”吴三桂冷哼一声:“准了。”
永历帝穿上龙袍,虽然不合身,却突然有了几分帝王气象。他走到老槐树下,望着城墙外的滇池,那里曾是南明水师操练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几艘渔船。他想起二十年前在肇庆登基时,瞿式耜对他说:“陛下,江山在德不在险。”那时他不懂,现在懂了,却太晚了。
“朕,朱由榔,于今日殉国。”他对着北方磕了三个头,“愧对太祖高皇帝,愧对列祖列宗,愧对天下百姓!”说完,他自己将白绫套在脖子上,对刽子手说:“动手吧。”
刽子手犹豫了一下,猛地收紧白绫。永历帝的身体挣扎了几下,很快就不动了。太子朱慈煊扑上去想救,被士兵死死按住,这孩子对着吴三桂哭喊:“你这个汉奸!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吴三桂闭上眼睛,挥手示意:“一起……处置了。”
十岁的太子就这样死在了父亲身边。围观的百姓鸦雀无声,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大明亡了”,接着哭声像潮水般蔓延开来,连清军士兵都低下了头——他们中不少人是前明降兵,此刻心里五味杂陈。
吴三桂转身就走,不敢回头。他听见身后有人在骂“汉奸”,有人在哭“先帝”,那些声音像鞭子一样抽在他背上。
永历帝的遗体被草草埋在篦子坡旁的荒地里,没有墓碑,只有百姓偷偷种的那棵柏树。
消息传到云南边境,李定国正在勐腊(mèng là)养病,听到永历帝死讯,一口血喷在地图上,对着昆明的方向哭道:“陛下!臣无能,没能救您啊!”他一病不起,临终前对儿子李嗣兴说:“宁死荒徼,勿降也!”(《西南纪事》)可李嗣兴后来还是降了清,大西军的抗清火种彻底熄灭。
在台湾的郑成功也听说了噩耗。这位“国姓爷”当时正围攻荷兰人占据的热兰遮城(今台南安平古堡),得知永历帝殉国,他穿上孝服,对着西南方向哭了三天三夜,病情加重,没过几个月就去世了。临终前,他喊着“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了自己的脸——南明最后的两位擎天柱,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
历史学家说,永历帝的死,标志着南明政权的彻底覆灭。从弘光到永历,十八年间,南明先后出现了四个政权,却始终没能团结起来,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有人怪弘光帝荒淫,有人怪郑芝龙叛降,有人怪孙可望内讧,可归根结底,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当一个王朝失去了民心,失去了骨气,就算有再多忠臣良将,也回天乏术。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