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永远都会记得那条小巷中,那一碗热腾腾的、加了蛋的阳春面,以及那个眉眼温和的男人。
多年流浪生涯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能遇到这样一位平等对待他们的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吴小语气坚决,带着一丝狠意,“官府再不开仓,咱哥几个真的要饿死了!”
“对,说的没错,再忍下去,小石头恐怕就撑不住了!”一旁的林高兴附和道。
吴小紧皱眉头,沉思片刻后说:“大哥以前告诫过我们,我们无权无势,做事不可贸然行事。这事要想成功,必须学会借力打力。只是这个力要怎么借……”
就在这时,流民群外围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吴小警觉地抬头,看到人群像被分开的潮水般让出一条路,一个身材健硕的男子正大步走来。
那人虽然穿着和流民一样的破衣烂衫,但面色红润,步伐稳健,在一群饿得东倒西歪的人中格外扎眼。
“乡亲们!”那男子站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声音洪亮,“我刚听说隔壁县今早开粥棚了!那边的官老爷比这的心善,见不得百姓受苦,早早地就开仓放粮、施粥济民了!”
起初,多数人没什么反应,只是麻木地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头去。但渐渐地,一些人渐渐心生异动,开始与身旁的同伴低声私语起来。
那男子见有人开始动摇,心中暗喜,更加卖力地鼓动起来:“咱们来这都三天了!要真打算开仓赈粮,早就该开了。还不如去邻县试试,说不定还能谋条活路呢!”
原本毫无想法、只是随波逐流的人们,被他的这番话渐渐说动了心。
吴小眯起眼睛,不动声色地向同伴们使了个眼色。
几个还有力气的乞儿会意,悄悄将分散到人群不同的位置。
“横竖都是个死,不如赌一把!”男人手指指向东南方,“三元县离这不远,走快点天黑前就能到!听说那边不光有粥,还有大夫给看病呢!”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颤巍巍地问:“后生,你说的是真的?”
“千真万确!”男子拍着胸脯保证,“我亲耳听到的!”
吴小从人群中挤了过来,“这位大哥,看你这精神气,看着不像是饿过肚子的。咋的,您是在邻县吃饱了溜达过来的?”
听到这话,周围的流民这才打量起男子,确实不像是饿过肚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