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乔望着远处暮色中的城墙,轻声道:"不斗,只争。争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
当晚,林乔在油灯下写写画画到深夜。他设计了一个三年计划:第一年立足,第二年买地,第三年建房。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现有的编织和鱼干生意外,还需要更多收入来源。
"007,检索适合本时代背景的低成本高利润手工业。"他在脑海中命令道。
"建议:造纸。本地芦苇资源丰富,可制作芦苇纸。历史数据显示,纸张在科举考试季节需求量大,利润率高。"
林乔眼睛一亮。是啊,怎么没想到造纸?青山县周边芦苇取之不尽,而县学、衙门和商户对纸张的需求量很大。若能造出质量尚可的廉价纸,不愁没有销路。
第二天,林乔召集了几个手巧的族人,开始试验造纸。根据007提供的技术,他们将芦苇浸泡、捣碎、蒸煮,制成纸浆,然后抄纸晾干。最初的几次尝试都失败了——纸张要么太厚,要么一碰就碎。但经过十几次改进后,他们终于造出了第一张像样的芦苇纸。
虽然质地粗糙,远比不上上等宣纸,但胜在价格低廉,适合日常书写。林乔带着样品去找张明远,老教谕试用后,当即订了五十刀,用于学生习字。
"此纸虽糙,但价廉物美,正适合蒙童练字。"张明远捻须道,"林先生,你总能给人惊喜。"
就这样,林家有了第三项产业——造纸。虽然每刀纸利润不高,但胜在量大稳定。林乔将这项新业务交给了堂弟林小河负责,自己则专注于教学和整体规划。
一个月后,林家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芦花枕在县城打开了市场,高端草鞋成为一些富户的新宠,鱼干生意也通过王大山在邻县找到了新买家。加上造纸的收入,他们终于开始有了一些积蓄。
然而,林乔清楚,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买地。没有土地,林家就永远是无根的浮萍。而要想从周家这样的地头蛇口中夺食,光靠小打小闹的生意是不够的。
一个雨后的傍晚,林乔独自登上窑场后面的小土坡,眺望城西那片荒地。夕阳下,那片长满野草的土地泛着金色的光芒。那里将是他为族人建立新家园的地方,也是林家真正扎根青山县的开始。
"007,"他在心中问道,"计算一下,以我们现在的收入速度,多久能攒够买下那片地的钱?"
"根据目前收入和地价估算,至少需要八个月。"系统冷静地回答,"前提是周家不从中作梗。"
林乔抿了抿嘴。八个月...太久了。他需要更快积累资金的办法。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送上门来。第二天一早,县衙来了个差役,说县丞大人要见他。
(求发电啦)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快穿局女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