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风带着丝丝凉意,林乔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金黄色的麦浪,胸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硕果累累。沉甸甸的麦穗低垂着头,在朝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向他鞠躬致谢。
"爹,麦子什么时候割啊?"小树拽着他的衣角,仰着脸问道。六岁的孩子比去年逃荒时壮实多了,脸颊有了血色,眼睛炯炯有神。
"再等三天。"林乔摸了摸儿子的头,"等麦粒再硬实些。"
"007,精确测算当前亩产量。"他在脑海中命令道。
"根据抽样检测,平均亩产预计达到二石五斗,比本地普通农田高出约五成。"系统迅速给出了精确数据。
林乔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个产量放在现代当然不值一提,但在耕作技术落后的古代,已经是惊人的高产了。更难得的是,这是在原本贫瘠的荒地上取得的成果。
"乔哥儿!"赵大锤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知县大人派人来通知,三日后要来'观稼'!"
林乔精神一振。观稼是地方官考察农事的重要活动,知县选择来林家田地,意味着官方认可。这也将是展示林家成果的最佳舞台!
"通知全族,准备迎接观稼!"林乔高声回应。
接下来的三天,林家上下忙得脚不沾地。不仅要把最好的农作物展示出来,还要准备接待事宜。林乔亲自规划了观稼路线,确保知县能看到水渠系统、改良农具和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林萱则带着妇女们打扫房舍,准备招待的茶点——虽然简陋,但务必整洁体面。
观稼这天清晨,林家人早早地在田头列队等候。就连小树也穿上了新做的粗布衣裳,小脸洗得干干净净。林乔穿着那件蓝色长衫,显得格外精神。
"来了!"眼尖的林小河低声喊道。
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缓缓而来。为首的正是知县的大轿,后面跟着县丞、张教谕等一众官员,还有不少看热闹的乡绅和村民。令林乔意外的是,周员外竟然也来了,骑着一匹枣红马,脸色阴沉得像锅底。
"学生林乔,恭迎大人观稼!"林乔上前深深一揖。
知县下轿,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面容严肃但眼神温和。他微微颔首:"林教习不必多礼。听闻你家荒地变良田,本官特来一观。"
"请大人随学生来。"林乔侧身引路,带着众人走向田间。
第一站是水渠系统。林乔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地势落差实现自流灌溉,并展示了控制水流的小闸门。知县不时点头,甚至亲自试了试闸门的开合。
"巧妙!"知县赞叹道,"比传统的挑水浇田省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