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林乔脑海中成形。或许,这位铁面特使,会成为青山县的转机?
特使到来的前一天,林乔做了三件事:第一,整理全县真实的粮食产量和赋税数据;第二,秘密拜访苏婉,借来她父亲的一件遗物——一枚刻有"正大光明"四字的玉印章;第三,安排人将县衙后院试验田的成果整理成册。
"大人,您这是要..."年轻的书吏好奇地问。
林乔望向北方,目光深邃:"为青山县百姓,争一条活路。"
第二天辰时,钦差大臣周正的仪仗浩浩荡荡开进青山县城。知县李大人率领全衙官员在城门口跪迎。周侍郎五十出头,面容冷峻,目光如电,一看就是不好相与之辈。
例行公事的接风宴后,周侍郎直入主题:"本官奉旨督导秋粮征收,各县需在原有基础上加征两成,充作军粮。青山县额征粮三万石,需加征六千石,限半月内完成。"
宴席上一片死寂。李知县面如土色,勉强应道:"下官...遵命。"
就在这时,林乔起身拱手:"侍郎大人容禀,青山县今年先遭旱灾,又遇蝗害,虽全力抗灾,收成仍减三成。若再加赋,恐百姓难以承受..."
周侍郎冷冷扫来:"你是何人?"
"下官青山县丞林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小县丞,也敢妄议朝命?"周侍郎怒拍桌案。
林乔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此乃全县灾情及收成详录,请大人过目。"
周侍郎冷哼一声,随手翻开,却被里面详实的数据和图示所吸引——受灾面积、减产比例、百姓存粮情况...一清二楚,甚至附有各村代表的联名陈情书。
"...数据可属实?"周侍郎语气稍缓。
"下官以性命担保。"林乔正色道,"更有一人,可为佐证。"
"何人?"
林乔深吸一口气:"原济南府通判苏明远之女,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