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嘴角扯出一丝冰冷的讥诮。俄国人盘踞伊犁已久,与阿古柏暗通款曲,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共商”,无异于鸿门宴。
他提起饱蘸浓墨的狼毫笔,在铺开的八行笺上奋笔疾书,笔锋如刀,力透纸背:
俄国领事阁下勋鉴:
来函奉悉。本大臣奉天子命,整军经武,专为荡平新疆叛逆,规复旧疆。凡我大清疆域之内,不容有僭号窃据之伪朝!阿古柏者,浩罕流寇,恃洋人枪炮,荼毒我民,罪不容诛!贵国若视此等屠夫为‘秩序’之象征,则我大清王师所至,犁庭扫穴,廓清寰宇,便是这片土地新的、也是唯一的秩序!伊犁之事,自有公论,待南疆底定,本大臣自当亲临,与贵国‘共商’!
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
写完,他掷笔于砚,墨点飞溅。“即刻用六百里加急,送往伊犁俄国领事馆!要让他们最快看到!”
**第二章:暗流汹涌与雷霆之怒**
时间在紧张的备战中流逝。
左宗棠坐镇肃州,如一台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协调各省协饷、督办兰州机器局赶制枪炮、调集粮草经河西走廊艰难西运、整训湘军楚军及招募的当地回勇、派小股精锐前出侦察。
他深知,要在远离中原腹地的万里之外作战,后勤与情报是命脉。同时,他从未停止利用一切渠道,向外界揭露阿古柏的残暴本质和英俄的险恶用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将搜集到的阿古柏屠戮百姓、强征暴敛、贩卖人口的确凿罪证,连同自己痛斥其伪政权非法性的檄文,通过商路、秘密信使,甚至利用西方传教士和有限的外国访客(如探险家),尽力散播出去。
他深知国际舆论的重要性,即便在这信息闭塞的西北边陲,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这声音在列强的傲慢面前显得微弱。
“大帅,京师转来的邸报。”幕僚将一份公文呈上。左宗棠快速浏览,上面多是朝中关于“海防”“塞防”之争的余波,以及一些官员对西征耗费巨大的质疑。
他眉头紧锁,但目光坚定。这些噪音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真正让他心头蒙上阴影的,是来自伊犁和喀什噶尔方向的密报。
线人拼死送出的消息显示,俄国在伊犁增兵,并加紧向阿古柏输送军火;
英国则通过印度通道,为阿古柏提供贷款和顾问,甚至帮助其训练军队。
英俄两国的触角,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正贪婪地交织、深入。
深秋的一个深夜,肃州大营万籁俱寂,唯有帅帐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