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官场沉浮:从选调生到封疆大吏 > 第263章 省委书记的指示(第1页)

第263章 省委书记的指示(第1页)

省城,省委大楼顶层。

那间俯瞰着整座城市的办公室,寂静无声,只有暖气管里水流低沉的涌动。巨大的落地窗外,铅灰色的天穹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一场酝酿中的初雪似乎正悄然逼近。

省委书记林振邦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的,正是那份厚达近百页、封面印着“云峡区‘破网清源’专项行动阶段总结报告(绝密)”字样的文件。他没有急于翻动,身体微微后靠,目光沉静地落在窗外阴沉的天际线上,像是要从那沉凝的空气中,捕捉报告文字背后更为真实的风暴。

“破网清源”四个字,力透纸背。

报告的核心内容清晰如手术刀划开的剖面:

第一刀:斩断“信息黑市”。以原政法委书记孙凯为核心构筑的“内鬼情报圈”被彻底瓦解,覆盖公检法司、城建、国土等多领域的泄密链条被连根拔起,数十名关键节点人员被查处、双规或移送司法。

第二刀:瓦解“权力寻租链”。聚焦工程建设领域腐败,依托秦风亲自推动的“阳光工程平台”海量数据比对分析,精准锁定了包括原区长罗云生在内的“影子股东”、“中介掮客”和受贿官员,涉案资金规模之巨,触目惊心。

第三刀:切断“退路清道夫”。顺藤摸瓜,配合玉河市纪委、省发改委纪委联合行动,一举捣毁多个专门为问题干部“洗白身份”、“转移资产”、“安排后路”的地下“中介”机构(“断爪”行动),并重创了市委张建华副书记的部分核心外围班底,使得试图“金蝉脱壳”的路径被实质性封堵。

关键成果:一大批长期盘踞云峡、毒害政治生态的“老”问题被暴露于阳光下,一大批因旧体制僵化和监督失灵而滋生的“新”问题(如更隐蔽的期权腐败、数据寻租、虚假资质围标等)被纳入精准打击范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雷霆手段和一系列制度创新(如干部财产动态申报机制、公共项目标前评审独立专家库制度、社会监督员随机嵌入招标流程等),初步建立了一套覆盖“发现——核实——查处——预防——公开”全流程的、具有一定复制性的治理闭环。“新债旧账”,同步追索,不搞“击鼓传花”!

报告结尾,是秦风亲笔写下的结语:“……云峡之乱,积弊已久。此非朝夕可解之疴,需猛药,更需恒心。破网清源,既要斩断盘踞的根须,更要铲除滋生的土壤;既要清算历史的旧账,更要遏制新生的毒芽。唯立足当下,兼顾新老;唯制度先行,重塑规则;唯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方能涤荡污浊,迎来新生。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深化制度建设成果,力促其转化为长效治理动能,将‘破网清源’之韧劲,注入云峡重建之血脉。”

林振邦的目光在秦风的结语上停留了很久。他端起手边微凉的茶杯,呷了一口,深邃的眼眸中没有任何明显的波动,却又仿佛蕴藏着千钧之力。

他指节分明的手指,轻轻点在报告的扉页,秦风签名的落款处。

“云峡这塘浑水,多少年了?都说治沉疴要下猛药……”他的声音不大,平缓沉静,却字字落在办公室唯一的听众——他的秘书耳中。秘书屏息静立,不敢丝毫打扰书记的沉思。

林振邦的目光掠过报告上一个个被查处的名字,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例,最终定格在秦风提出的“新老问题同步治理”、“制度先行长效转化”的核心思路上。他微微颔首,指尖在那行字上轻轻敲击了两下。

“……这个秦风,”他顿了顿,嘴角似乎向上牵动了一个极细微、难以察觉的弧度,深邃的目光里闪过一丝不易捕捉的、近乎欣赏的锐利,“破局的手法……是有章法。该斩的刀,够快。该堵的路,够严。该立的规,够实。”

“沉疴用猛药……这味药,他下准了。”

两天后。

省委副书记赵立峰办公室的灯光亮至深夜。他刚刚带着由省纪委、省监察厅业务骨干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完成了对云峡区“破网清源”阶段性成果以及相关制度创新的第一次深入复核评估。

此刻,他手中也拿着那份复核简报,坐在林振邦的办公室里。落地窗外的城市已被夜色笼罩,霓虹璀璨,远处高楼顶端的航空障碍灯在厚重的云层下明灭。

“振邦书记,云峡那边的实际情况,和我们复核的情况基本吻合,”赵立峰的语气带着风尘仆仆后的严谨,也隐含着几分凝重,“涉及面广,根子深,情况复杂程度在全省县域中都属罕见。秦风同志带领下的班子,这半年确实顶着难以想象的压力,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他用手指点了点简报,“尤其是在‘同步治理’这一点上,认识到位,行动坚决。没有为了图快就放过‘历史遗留’,也没有因为纠缠历史就忽视新出现的‘花样腐败’,两条线都钉得很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