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木为骨架搭建封闭式屋庑,一种类似于简易棚房的建筑,昼夜燃烧稻壳、木炭等材料维持室温,覆盖草帘增强夜间保温。
不过这种火室温室的燃料成本太高,一般人家负担不起。
还有一种是利用地热资源,引温泉水灌溉菜畦,实现瓜果早熟。
这两种法子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或地利,桑榆搞不来,但她也有自己的方法。
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都知道,农村一般自家堆肥或者会挖专门的沼气池。
在封闭的环境条件下,沼气池利用细菌和古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机废弃物并能够不断地产生沼气。
沼气可以为农户提供廉价优质的燃料,沼液则可以做成肥料、饲料,节省资源改善环境。
以现有的科技,桑榆肯定制造不出能转换沼气的工具,但她可以借鉴沼气发酵的原理。
既然粪土发酵会增温,那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发酵升温的特点,通过生物能转化替代明火加热。
岭南一带的冬季没有别处那么严寒,很多野外的植物都能挺过冬季,桑榆种的又都是些耐寒的植物,不需要做得特别暖和。
她打算先将两块菜地用竹木搭好框架,再覆盖涂棕油的厚皮纸形成保温层。
然后在菜地中间的过道和四周一圈,挖坑填埋牛粪与硫磺粉升温。
若是遇到极端低温情况下,可以适时地燃烧木炭补充热量。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能保证院子中栽种的两块菜地,安然无恙过冬,冬季她们家也能吃上新鲜的绿叶菜。
竹子后面山里多的是,桑家父子俩砍完就背回家,然后在桑榆的指挥下先挖坑。
之前挖菜地的时候,桑榆预想过,太靠近山壁若是下雨容易被落下来的雨水冲刷,导致上面栽种的菜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