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533章 枕中炊烟记(第1页)

第533章 枕中炊烟记(第1页)

北宋仁宗年间,汴京城外三十里,有个叫王家村的小地方。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也安宁。村里住着一位姓王的婆婆,大家都叫她王婆。王婆是个苦命人,年轻时守了寡,唯一的儿子又在几年前的一场急病中走了,如今孤身一人,守着两间破旧的土坯房,日子过得清冷。

王婆年纪大了,身子骨也大不如前,最怕的就是冬天。每到寒风呼啸的夜晚,她那间四处漏风的屋子,就像个冰窖。她得自己生火取暖,可手脚不利索,常常是刚把柴火点着,一阵风从门缝钻进来,火苗就摇摇欲坠,得折腾半宿才能让屋里暖和起来。

这一年冬天,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冷。刚入冬,就下了一场大雪,把整个村子都盖得严严实实。王婆蜷缩在冰冷的被窝里,听着窗外呜咽的风声,心里一阵阵地发酸。她想,要是能有个人,哪怕只是个孩子,能帮自己添把柴,看着火,该多好啊。

说来也怪,就在王婆这么想着的第二天晚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晚上,王婆像往常一样,哆哆嗦嗦地起床,用火石点燃了灶膛里的柴火。火苗微弱,她守在旁边,不时添上一根细柴。折腾了小半个时辰,屋里总算有了一丝暖意。她累得不行,便回到床上,枕着那个用了几十年的旧枕头,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这枕头是她出嫁时娘家的陪嫁,蓝色的布面早已洗得发白,里面填的是不知哪年摘的柳絮,又软又轻。王婆从小枕到大,对它有感情,舍不得换。

半夜里,王婆迷迷糊糊地感觉有些冷,便睁开了眼。她朝灶台那边望去,借着窗棂透进的微弱月光,她看到,灶膛里的火不知何时又旺了起来,红彤彤的,把整个屋子都映得暖洋洋的。

更让她惊奇的是,在灶膛的上方,正袅袅升起一缕细细的炊烟。这炊烟不像平时那样散开,反而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捏着,在空中盘旋、凝聚。不一会儿,一个约莫三寸高的小小人影,就那么凭空出现了!

那小人影通体由淡淡的青烟构成,轮廓有些模糊,但能看出是个孩童的模样。他光着脚丫,穿着一件兜兜,正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用一双小手,将一根小木柴推进火堆里。他的动作很慢,很认真,生怕惊扰了什么。

王婆吓得差点叫出声来,她使劲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是在做梦。可那小小的烟人儿还在那里,忙活完了,还满意地拍了拍手上的灰,然后坐在灶台边,晃动着两条小腿,安静地看着跳动的火焰,像个守着宝贝的孩子。

王婆的心“怦怦”直跳,但不知为何,她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反而看着那小小的身影,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暖意,比这炉火还要温暖。她悄悄地躺下,用被子蒙住头,从缝隙里偷偷地瞧着。

就这么看着看着,她又睡着了。等她第二天早上醒来,屋里已经凉透了。灶膛里只剩下灰白的余烬,那个小小的烟人儿,早已不见踪影。

“是梦吗?”王婆喃喃自语。可当她走到灶台边,看到灰烬里那根她昨晚根本没来得及放进去的粗木柴时,她知道,那不是梦。

从那以后,每个寒冷的夜晚,只要王婆生了火,那个小小的烟人儿就会出现。他从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帮王婆添柴、拨火,把炉子烧得旺旺的。有时候,王婆假装睡着了,他还会悄悄地走到床边,站在枕头上,低头看着王婆苍老的脸,仿佛在确认她是否安好。

王婆不再害怕了,她甚至开始期待夜晚的到来。她会特意多劈一些细柴,放在灶台边,好让那小家伙用起来方便。她还会对着空荡荡的屋子轻声说:“孩子,冷不冷?别离火太近,小心烫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