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李隆基忽然凝视着他,双目炯炯,“若来年在大非川与吐蕃决战,依你之见,需多少兵力?”
李乾沉声答道:“回陛下,臣与众将商议,若仅求击退吐蕃,现有兵力足矣。但若要全歼其主力,至少需三十万大军。”
“三十万?”太子李亨微微一惊。
“这已是保守之数。”李隆基略一沉吟,指尖轻叩案几,“兵法云‘十则围之’,若要围歼敌军,十倍兵力方为稳妥。吐蕃自松赞干布时便有四十万大军,如今举国可调六十万。孙波茹十万已灭,尚余五十万。若按兵法推算,全歼需五百万大军,此乃天方夜谭。但若想断其退路,阻其溃逃,三十万……恐怕仍显不足。”
这番分析鞭辟入里,李乾心中暗赞,不愧是一代雄主,对兵势的把握,果然精准至极!
“我大唐举国兵力不过五十五万,如此广袤疆域皆需驻守,朕最多只能调拨三十万大军予你。”李隆基双目如电,死死盯着李乾,声音如雷贯耳,“三十万对五十万,尔等真能一举全歼吐蕃主力?”
殿内空气骤然凝滞。吐蕃大军歼灭的越多,离间之计便越易成功,此事关乎大唐百年国运。饶是李隆基这般历经大风大浪的帝王,此刻也不禁呼吸微促,指节不自觉地叩击着龙案。
李林甫、陈玄礼与李亨三人目光如炬,齐刷刷锁定李乾。
“能!”李乾斩钉截铁,声若洪钟。
“好!”李隆基长舒一口气,眉宇间的凝重顿时化开,“如此说来,下策只需增调二十万大军便可成事。那上策——尔等打算何时动手?”
“回陛下,臣等反复推演,认为来年开春化雪之前最为妥当。”李乾胸有成竹,条分缕析,“其一,彼时吐蕃大军将发未发,必不防我大唐会在此时突袭,可收出其不意之效;其二,正值吐蕃举国兵力集结之际,正可一网打尽!”
“妙!”李隆基猛地双掌相击,震得案上茶盏叮当作响,“若此计得成,我三十万雄师便可长驱直入,越过积石山天险,直捣逻些!定叫那吐蕃赞普措手不及!”
“一旦吐蕃主力尽殁,西域百年之患可除矣!”李林甫突然提高声调,趋前奏请,“陛下,臣愿总揽全军辎重调度!若有一粒粮、一支箭供应不及,臣甘愿军法从事!”
这位素来精明的宰相心知肚明,此等不世奇功虽无缘亲临战阵,但若能确保后勤无虞,照样能在这煌煌功业中分一杯羹。
“准!”李隆基大手一挥,“丞相总理粮草军需,李乾全权负责上策施行,太子从旁协理。李乾,朕今日把话放在这里,此战所需,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若有谁敢从中作梗......”
李隆基眼中寒光一闪,“你直接持朕的龙泉剑行事!”
喜欢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请大家收藏:()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