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 > 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 > 第178章 炉火锻真金,暗流淬锋芒(第1页)

第178章 炉火锻真金,暗流淬锋芒(第1页)

“破壁之光”照亮前路,“燎原之焰”灼灼升腾。然而,真正的淬炼,从来不会因一时的光芒而止步。炉火越是炽烈,越需精准掌控;前路越是光明,暗处的觊觎便愈发疯狂。当技术攻坚进入深水区,当产业升级触及核心利益,每一分进步的取得,都伴随着更严峻的考验与更隐蔽的杀机。

---

联合验证中心,“净焰”优化攻坚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沈清秋紧盯着屏幕上实时滚动的温度数据流,改造后的“净焰一号”炉膛内,根据“凤凰计划”思路重新设计的温控探头阵列和涡流稳流腔正在全力运转。±3℃的目标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温度场波动…±2.8℃!稳住!算法组,动态补偿再微调0.5%增益!”项目组长声音嘶哑,眼窝深陷。

工程师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速敲击。炉内温度云图上的红蓝斑块剧烈地蠕动、拉扯,如同被困的野兽。

“不好!三号温区过冲!快降功率!”

“七号温区响应滞后,补偿力度不够!”

“气流!涡流腔入口压力不稳!”

±3℃的门槛近在咫尺,却如同天堑。每一次逼近,设备本身的极限、控制系统的延迟、外部环境的微小扰动都会被无限放大。沈清秋知道,这不是图纸或思路的问题,而是工程实现精度、材料耐受性、系统稳定性等基础工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凤凰计划”指明了方向,但攀登的每一步,都需要他们自己用血汗去凿刻阶梯。

“停炉!冷却!”沈清秋果断下令,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赵工,带人立刻拆检涡流腔入口调节阀和所有高温密封件!我怀疑有轻微内漏和热变形!材料组,分析上次高温长时运行后密封材料的金相和蠕变数据!算法组,把刚才的波动数据建模,重点分析过冲和滞后的非线性关联!我们不是在失败,是在给这台炉子‘摸骨’,摸清它每一寸筋骨皮肉的极限和脾气!±3℃不是终点,是必须拿下的第一个高地!”

赵铁柱二话不说,带着几个精悍的技工就扑了上去。高温炉膛的余热尚未散尽,灼人的气浪扑面而来。厚重的隔热服下,汗水瞬间浸透衣衫。“兄弟们,加把劲!给沈博士把‘病根’揪出来!”他吼着,率先拧开了滚烫的螺栓。没有抱怨,只有专注。每一次拆解,每一次测量,每一次记录,都是在为下一次冲锋积累弹药。

---

“星链”地面节点工程样机组装车间,热火朝天中夹杂着一丝焦灼。

周斌看着眼前这半人高、结构紧凑但布满散热鳍片的Ka波段收发单元样机,眉头紧锁。实验室原型在戈壁成功了,但要变成遍布国土的实用节点,小型化、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生产一致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散热还是大问题!”负责热设计的工程师指着红外热成像图,“功放芯片热点温度在满载下达到了115℃,虽然没到极限值125℃,但长期运行可靠性存疑!而且散热风扇噪音太大,不符合隐蔽部署要求。”

“结构强度也需加强,”结构工程师敲了敲外壳,“按野外恶劣环境(风沙、震动、温差)标准模拟测试,几个连接点出现应力集中迹象。”

“还有电源模块,”负责电源的工程师补充,“宽电压输入和浪涌保护是没问题了,但转换效率只有85%,功耗偏大,对偏远无市电地区的太阳能/电池供电是个负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