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有人皱眉,“学业怎么办?大家都是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战斗。”
“我知道。”我点头,“所以我做了调整。根据系统数据分析,每个人的能力短板不同,我会为你们定制专属训练方案。时间安排也会尽量避开课程。”
“那信息同步呢?”周悦问。
“林悦正在开发一个简易的通讯工具。”我说,“同时我们也会建立‘双线制’传信机制,确保即使一条线路中断,另一条也能及时补上。”
她点头:“我已经有了初步构想,应该能在三天内上线测试。”
“很好。”我环顾四周,“最后一件事,就是这些文件。”
我从包里拿出几份打印出来的资料,放在桌上。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学生的心理评估、行为模式,甚至还有详细的监控日志。
“这不是普通的校园斗争。”我低声说,“有人一直在观察我们,分析我们的一举一动。甚至……可能早就知道我们会崛起。”
陆渊翻看着一份报告,脸色逐渐凝重:“这些数据来源很杂,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其中有一段代码,我之前在学校数据库里没见过。”
“林悦已经发现了。”我说,“她正在追查这段代码的源头。”
周悦抬起头,眼神坚定:“所以……这背后,可能不止是赵启铭一个人?”
我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合上文件夹。房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先把这些事做完。”我说,“再谈下一步。”
接下来几天,我们按部就班地执行计划。每天放学后,我和周悦负责组织训练,林悦则在后台不断优化她的通讯程序。陆渊成了情报分析的主力,他从那些文件中提取出了不少关键信息。
最让我在意的是系统记录下的一组异常数据。那是战斗中某个瞬间捕捉到的情绪波动,不属于任何已知敌人。它像是某种信号,微弱却清晰。
我把它调出来反复查看,试图找到规律。可每次分析,它都会轻微变动,仿佛在躲避我的追踪。
“你不觉得奇怪吗?”有一天我问林悦,“为什么系统会记录下一段不属于敌人的波动?”
她停下手中的工作,抬头看我:“你是说……还有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