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口中的先人所愿,只能是祝文瑞之愿,不坠家声,也只能是如祝文瑞一般。
有皇帝这句话,来日祝绍庭官居三品以上,必然入阁!
就算那时陛下已死,面对新帝,先帝亲口所言的这句话,也给了旁人推举祝绍庭入阁的理由,能默默推一把力!
祝相看人果然准!
本朝文官权势再大,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军队,更不可能让朝臣都忠于他,和他造反,所以往往权相下场凄惨。
当年他在先帝榻前,一力推荐皇帝继位,如今看来,果真是最好的人选!
一来皇帝勤政,不负祖宗基业,努力做明君,二来皇帝给祝文瑞善终,祝家如今平稳落地,现在更是含糊地允诺了祝绍庭来日的相位!
饶是秦瑞峰都不由感到嫉妒,吏部尚书虽然说是天官,但和宰相总是差了一个等级,谁不想入阁拜相呢?
若是他当年有这般为自己谋算的长辈,该有多好。
京城最大的好处就是离皇帝近,离中枢近,祝家被打压远离京城,再多的情分随着时间都会淡去。
宋婉君带着子嗣在京城盘桓许久,如今终于是得偿所愿,在皇帝面前给子嗣挂了名,还得了意外之喜。
她用力掐着自己掌心的软肉,脑中飞速思考,余光看见皇帝即将离开。
这许是最后一次面圣了。
宋婉君咬牙,猝然跪地,大着胆子出声。
“陛下,臣妇为幼女求一个在家修道的恩典。”
她说了去岁方道子的所言,又说了一片爱女之心,不想让女儿修道,只是小孩子胡乱看了书,来日长大了就好了,又担心女儿真的是与道有缘。
自己强行压着她嫁人,怕是逼着她去死。
宋婉君知道女儿现在年纪小,但是为人父母总是为儿女思虑许多,她说得泪水涟涟,额头抵在了潮湿的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