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本章我写一下“七绝脉”,在写“七绝脉”之前我先解释一下《黄帝内经》中出现的“真脏脉”。
在《内经·素问》中的“玉肌真脏论篇”中反复出现“真脏脉”。简单解释“真脏脉”,就是脉象中不柔和,来去感觉硬硬的。正常的脉不管是弦、大、毛、沉等,都是伴随着柔和和协调的感觉,来去不是很突兀,但“真脏脉”是没有那种柔和和协调的感觉,来去感觉很生硬和突兀,再详细解释,就是正常脉如轻盈的河水流淌,柔和连绵中带着规律,而真脏脉就像猛然喷出的“自来水”,生硬突兀。
五脏各有其“真脏脉”,这在《内经·素问》“玉肌真脏论篇”中详细解释了,原文我就不细细解释,毕竟各种的翻译版本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一番。
总结来说,五脏对应的真脏脉就是在原有脏对应的正常脉象中没有了柔和连绵的感觉,如肝脉为弦脉,正常的弦脉摸起来象正常的琴弦,如果是肝真脏脉,那摸起来就像是一根绷得特别紧的细钢丝。心脉是洪脉,正常的洪脉摸起来的感受就像是“美声中的男高音”,但心真脏脉就像是“刺耳的尖叫声”。
脉象用语言来解释确实有点困难,摸得多了自然就感受出来了,但有一个点是一定要牢记的,就是但凡正常的脉或者是轻微症的脉,皆是柔和和来去有规律的,如果来去没有规律、不柔和以及非常生硬的,都是不正常的脉。
好了,现在写一写七绝脉,七绝脉分为“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屋漏脉”“雀啄脉”“解索脉”“弹石脉”。
“釜沸脉象”就如锅中烧开的沸水,浮泛无根又至数杂乱。
“鱼翔脉象”就如鱼在水中游动,头定而尾摇摆,时而显现,时而隐匿。
“虾游脉象”就如虾在水中,来时轻微无感,去时乍然离去。
“屋漏脉象”就如屋漏滴水,脉来时非常迟缓,去时如水滴落下。如屋漏滴水,良久一滴。
“雀啄脉象”就像啄木鸟在啄树,来去猛然有力,但不是持续性的,会突然停顿一会,脉象的来去和突然的停顿之间是没有规律的。
“解索脉象”就像解一堆杂乱的绳子,乍疏乍密,有时候来去非常集中紧迫,有时候又来缓去迟。
“弹石脉象”坚硬如石,且铮铮有力,来去之间如石头相撞。
七绝脉看似各有特点,但实质都一样,都是没有规律且不协调和不柔和,其实就是《内经》中的“真脏脉”而已。
在临床中不需要分的这么详细,只要脉象是没有规律且不协调和不柔和,那就说明患者“预后不良”,如果再加上“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喘息不便”那患者基本上就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如果再加上“毛折”,那患者大概只有七天的寿命了,如果再加上“背汗如油”,那患者大概只有三天时间了,如果再加上“患者烦躁”,那直接算是“满格”了,几个小时以内的事情。
真脏脉出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喘息不便、毛折、背汗如油、烦躁,这五个症状可以说成“死五症”。
我这里解释一下“毛折”这个词,《内经》中描写五脏真脏脉时,“毛折”这个词反复出现,“毛折”的字面意思可以解释为“毛发断了”或者是“毛发折了”。但真正在临床中危重病患者的毛发会断(折)吗?答案是不会的。
根据我师父当年的解释以及我临床认识,“毛折”这词的意思大概是毛发如枯草,枯草易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