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贵勾结南方士子,导致北方势弱,在朝廷中没有话语权。
熙和帝过去需要利用勋贵们稳定朝纲,治理大炎,所以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如今势强,就得制衡双方实力,免得南方一味压制北方,导致权力失衡。
思及此,苏润忍不住想:
难道去年一甲三人全都出自清河,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文章,也是暗合了熙和帝扶持北方士子的打算?
而玉泉六子的名号,只是给熙和帝提供了个现成的机会?
苏润越想越觉得是这个道理。
正在他沉思的时候,熙和帝主动开口:
“朕看了这几期的京城风云杂报,孔仲行不愧是孔圣人后裔,虽说文人相轻,但会馆书生们对他的文章都赞不绝口。”
“还有那国子监的周明源,诗词不错,可惜气魄差了些,字里行间还是有江南水乡的柔婉。”
苏润恍然大悟:
他明白了,他岳父打算利用仲行的身份做文章。
仲行孔圣人后裔,又已经连中四元,是最适合作为北方士子的代表。
来日入翰林院,可收拢天下文人之心,稳定朝纲,方便日后朝堂洗牌。
而周明源出身南方,是勋贵集团扶持的人物。
所以,他岳父让他做考官,也有留后手的意思:
一旦阅卷时,周明源文章被推上来,他就得出来唱反调了。
这次,周明源注定是给仲行陪跑了,苏润心想。
旋即他又犹豫地问:
“但……儿臣与仲行乃是好友,若是……会不会有科举舞弊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