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润是从题海战术里杀出来的没错,但学问的积累,不是只靠内卷的。
时间、天赋和阅历都是重要因素。
而在场的十名考官中,苏润和梁玉的学识,垫底无疑。
三场考试,共计二十二道考题。
每个考官出一套,十个人就是两百多道题目。
这么大的体量,就算光参与考题的讨论,都有不小难度。
何况自己还得出题。
也就是苏润脑子好使,梁玉心态又好。
要是换了别人,只怕早就崩溃了。
即便如此,相比于苏润的哀嚎,学渣梁玉已是双眼发直,早在半路就进入待机状态了。
看似他人好好的在屋里坐着,但实际上只有肉体,没有灵魂。
这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吧!
见状,秦镶觉得两人怪可怜的。
毕竟在场考官,即便是年纪最轻的古策,也比两人大了十多岁。
这么一想,秦镶又骂上了熙和帝:
“陛下怎么想的!朝中有那么多学识渊博的人,就非得把你们两个弄进来!”
没什么大用不说,还活受罪!
也不知道陛下图什么?!
骂归骂,但秦镶到底心疼自己教出来的学生。
只见他抢过苏润手里的笔墨纸砚,亲自提笔把第三场的两道史论和三道时务策题目抄写好,又照着苏润封存的法子,把考题存进木盒封上,然后急吼吼催促众人:
“行了,张尚书,赶紧派人喊门,让易尚书他们把考题拿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