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夏澜宣布,"我提议由老张、李婷和周阿姨担任,每天随机抽查。"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周阿姨是村里退休教师,为人耿直,眼里容不得沙子。让她来检查,不少村民心里打鼓。
"这不就是自己人查自己人吗?"小赵嘟囔道。
夏澜早有准备:"不止内部检查,我们还要邀请外部监督。"她展示了新设计的"游客监督员"计划——每批游客中随机邀请几位担任义务监督员,填写详细评价表,提供改进建议。
"表现好的商户,月底有奖励;投诉多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停业整顿。"夏澜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
会议开到深夜,最终通过了质量提升方案。散会时,王婶拉住夏澜:"夏书记,不是我们不想做好,实在是..."
"我明白。"夏澜拍拍她的手,"明天开始,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具体困难。"
第二天一早,夏澜就带着团队挨家走访。在王婶家,她们重新规划了艾叶粑粑的制作流程,提前准备半成品;在李叔的农家乐,制定了食材采购标准和保鲜方案;在赵老爷子的作坊,设立了学徒作品分级制度...
阻力比想象中大。有些村民嫌麻烦,有些觉得标准太高,还有人私下抱怨夏澜"太较真"。但夏澜不为所动,她知道,没有质量的口碑就像沙上建塔,迟早会崩塌。
改变在一周后初见成效。周阿姨带领的监督小组毫不留情,第一天就给三家民宿亮了黄牌;游客监督员反馈的三十多条建议被逐一落实;赵老爷子亲自坐镇作坊,徒弟们的作品质量明显提升。
夏澜还创造性地推出了"质量开放日",邀请游客参观油纸伞制作全过程、了解农家乐食材来源、检查民宿清洁流程。这种透明化的做法,意外获得游客好评。
"看到老艺人手把手教徒弟,就知道买到的伞值得那个价!"一位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
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一个周末来临。古村迎来了创纪录的游客量——单日超过两千人。停车场爆满,餐馆排队,体验项目预约到三天后。压力之下,一些村民开始偷工减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澜正在协调停车场秩序,突然接到周阿姨的电话:"夏书记,你快来民宿区!出事了!"
她匆匆赶到,只见7号民宿门前围了一群人。游客正愤怒地指责床单没换,而老板娘刘婶则坚称"绝对换了"。双方争执不下,周阿姨在一旁急得直跺脚。
夏澜没有立即表态,而是仔细检查了床铺。她发现床单虽然干净,但枕头下有一根明显的长发——确实没换。
"刘婶,"她平静地说,"按规矩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