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到第二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毁了刚铺好的路基。夏澜冒雨赶到现场,看到村民们站在泥水中,满脸沮丧。包工头老李蹲在路边抽烟,摇头叹气:"这活没法干了,料都被冲走了..."
夏澜二话不说,卷起裤腿就下了工地,抄起铁锹开始清理淤泥。雨水顺着她的头发流下,制服湿透贴在身上,但她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村民们愣了一会儿,纷纷跟上来。老李扔了烟头,招呼工人们重新启动机器...
那天晚上,夏澜发起了高烧。但她只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又出现在工地上,带着浓重的鼻音指挥施工。村民们看在眼里,私下议论:"这姑娘,比咱们还能吃苦!"
道路工程终于在一个月后竣工。3米宽的沥青路平整光滑,两侧还种上了观赏花卉。通车那天,村里像过节一样热闹,老人们摸着黑亮的路面感慨:"这辈子没想到村里能修这么好的路!"
紧接着,停车场和厕所改造工程也相继完工。夏澜别出心裁地在停车场周围种植了本地果树,既美观又能为村民增加收入;厕所则按照旅游景区标准改造,干净整洁,还设置了残疾人专用间。
基础设施的改善立竿见影。旅游大巴能直接开到村口,游客不再为找停车位发愁,厕所排队现象也大大缓解。村里的民宿预订量直线上升,连平日都有游客光顾。
但夏澜并不满足。她注意到,游客们在参观时常常迷茫——不知道景点在哪,不了解文化背景,甚至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于是,她启动了"智慧旅游"项目:在主要景点设置二维码标牌,游客扫码就能听到语音讲解;开发简易的电子导览图,标注餐饮、厕所等位置;甚至为文化展览馆引进了AR技术,游客用手机就能看到"七仙女"在古井旁起舞的虚拟场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让村民惊讶的是夏澜对夜间经济的打造。她申请专项资金,在古井周围安装了柔和的景观灯,夜晚投射出仙女起舞的光影;动员村民制作萤火虫灯笼,沿路悬挂;还组织妇女排练夜间实景演出《七仙女传说》...这些举措让游客留宿率大幅提升,民宿收入翻了一番。
设施完善的过程中,夏澜特别注重保留乡村特色。路灯是竹节造型的,垃圾桶做成树桩模样,连指示牌都用的是老木匠手工雕刻的木板。她的理念是:"现代但不失乡土,方便但不失韵味。"
一个周末的下午,夏澜站在新建的观景台上,俯瞰焕然一新的村庄。道路如黑色缎带蜿蜒伸展,停车场整齐排列着各色车辆,古井旁游客们举着手机拍摄灯光秀...远处,杨大爷的竹编工坊前排着长队,老支书正带着一群游客参观文化展览馆。
"夏书记!"小张匆匆跑来,"省旅游局的领导来了,说要见您!"
夏澜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快步走向村委会。会议室里,几位领导正在翻阅她准备的资料册,不时点头称赞。
"夏澜同志,"省旅游局王局长站起身,热情地握住她的手,"你们村的做法很有示范意义!尤其是这种'政策整合、多方投入'的模式,值得在全省推广!"
夏澜谦虚地笑笑:"这都是村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只是把各项政策用好用足了。"
"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啊!"王局长爽朗地笑道,"下周省里有个乡村振兴现场会,请你去做经验交流,没问题吧?"